“升值”喧囂設下“美元陷阱”

時間:2010-04-06 14:3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期,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言論再次甚囂塵上。奧巴馬政府和美國國會多次施壓,在不同場合聲稱要努力迫使人民幣升值,以緩解美國貿易逆差,增加美國就業。匯率問題的政治化傾向給中國政治和經濟體系帶來很大壓力。此時,中國應該正面回應和反擊這種完全不合乎經濟邏輯的言論。用“美元三權”這一原理,來揭示“美元霸權”的真面目,闡述要求人民幣升值言論的荒誕。

  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被賦予了3種與其承擔的義務不對等的權利:

  第一,美元的對價權,指中國通過輸出商品和勞務獲得美元平等對價的權利。從形式上看,我們輸出商品和勞務,然後換取美元,交易本應是平等的。但是我們輸出的商品和勞務是以消耗資源和廉價勞動力為代價,以低廉的價格出售,而美國向我們輸出資本、技術密集型商品和勞務時,不用過多消耗他們的資源,價值鏈短,附加值高,獲取高額利潤。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所獲取的美元對價是折價的,這是美元的折價風險。

  第二,美元的儲備權,指我國獲得的美元以電子形式儲備于美國銀行的權利,國際結算中又稱為鏡子賬戶。目前中國獲得的美元大部分以電子賬面形式儲備在美國美元結算中心的若干家國際銀行中。如果美國電子系統崩潰,美元儲備權有可能不能及時恢復,導致美元儲備的損失。

  第三,美元債權實現權,指中國用美元債權購買權益資産和實物等資産的實現權利。中國目前的美元儲備主要用於購買美國國債、美國機構債、美國公司債和美國股票等權益資産。但是這類權益資産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美元貶值以及由於中國在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規則上話語權和定價權缺失造成的重大損失。理論上,美元儲備應當可以用於購買任何實物資産。但是現實中,美國政府出於政治、軍事目的,對高科技産品、能源以及先進武器等重要物資的出口施加限制,使得中國美元債權的實現權受到削弱,從而使美元的債權難以完全實現。

  應對美元對價風險,中國需要調整出口産業結構,由勞動、資源密集型向科技、資本密集型轉變,縮短産業鏈,增加附加值;從中期看,美元具有儲備風險,這就需要我們優化外匯儲備結構,增加黃金儲備比重;從短期看,美元具有債權難以實現的風險,應對此類風險,中國需要堅持獨立的貨幣政策和固定匯率制度。

  當前,我們應警惕“美元陷阱”,增強金融安全的戰略意識。首先,面對目前美國給我們施加升值壓力,我們應該據理力爭,從邏輯上闡述中國所持有的美元存在風險,並導致中國外匯儲備中所持有的美元與美國所持有的美元之間並不等值。如美國利用其政治經濟地位在高科技産品的出口上設置種種限制,使中國所持有美元的實際價值降低,從而使美元直接在獲取對價時享受“隱性超額收益”;美國在國際經濟平穩發展時期,竭力推行自由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反對其他國家的“匯率干預”,特別是在其他國家持續處於貿易順差地位時,美國便通過政治經濟施壓的方式強迫這些國家貨幣升值,美元的貶值使其在獲取對價時得到直接的“顯性超額收益”。

  複雜多變的國際金融形勢給予中國更多的挑戰和機遇,我們始終應將國家金融安全放在首位,堅持與國家金融安全相關的政治性、經濟性、社會性、國際性和獨立性五大原則。

  我們應該把中國的政治穩定放在首位,在與發達國家的博弈中,力爭做出政治和經濟政策的雙優選擇。目前,國際貿易衝突已經呈現出常態化的趨勢,在處理貿易衝突時,我們堅持平等互惠,不主動製造貿易衝突和糾紛,但並不畏懼任何衝突和糾紛。一旦産生矛盾,堅決爭取與自身地位相對等的經濟利益。社會性原則主要是指中國社會自身與國際關係的和諧性、穩定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中國社會自身的和諧與穩定發展;與中國利益密切相關的國家和諧、穩定發展;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和諧、穩定發展。國際性原則主要是指應將國家金融安全問題放在國際化的視角下考慮,使中國的內政外交相協同。獨立性原則主要是國家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這是中國爭取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也是中國抵禦國際金融衝擊的重要保障之一。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