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現在還不是中國央行加息的最佳時機

時間:2010-04-01 08:55   來源:上海證券報

  儘管2月份CPI增長略超預期、M2增長仍處於歷史高位,但考慮到當前中國經濟還剛剛快速起步,其中工業生産剛開始起步,出口剛開始恢復,居民消費增長基礎仍然不穩固,只有房地産市場投機勢頭較猛。因此,現在還不是加息的最佳時機,同樣也應當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隨著近期相關經濟數據的先後公佈,特別是2月份CPI同比增長2.7%,明顯超出市場預期;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25%,超過25%的增長速度也處於M2的歷史最高水準。由此,人們多少有點擔心中國央行是否會提前加息。

  如果再結合其他已公佈的經濟數據分析,當前中國經濟很明顯已開始快速起步,但經濟增長的模式仍然沒有完全擺脫粗放型的高投入和高增長。

  之所以這麼看,是因為在工業增加值的增長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是交通運輸設備製造,其增長速度為43.7%,這是全部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長速度的2倍。在這輪政府經濟刺激的政策中,投資交通運輸是其中一個重點。除了交通運輸設備生産高速增長以外,房地産的投資也是大幅度增長。1-2月份,中國在房地産方面的投資增長速度為31.1%。這比在同期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速度26.6%高出5個百分點。

  工業生産的快速增長和房地産開發方面的大幅度投資,必然會帶動能源原材料方面等生産的快速增長。例如,1-2月份,中國的原煤生産增長30.%,粗鋼增長25.4%,水泥增長26.5%,發電量增長22.1%。這些工業資源生産的增長速度都高於全部工業生産增加值的增長速度。由此觀察,這依然是一種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

  另外,從進口的工業原料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經濟已經快速起步。例如,2月份中國的鐵礦砂進口量增長21%、大豆(資訊,行情)進口量增長11%、機電産品進口量增長45%。這三個方面進口增長意味著工業投資在增加。這反映在金融方面,就是企業的外幣貸款大幅度增長。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的外幣貸款增長為72.59%。這是歷史上罕見的水準。反映在市場方面,就是工業生産資料價格開始上漲,如1-2月份生産資料價格上漲幅度為6.8%。所以,由於工業生産開始恢復,對工業原料和設備的需求量增加,必然會導致價格上漲。

  這些數據已經給我們畫出了一幅中國工業生産開始火熱的圖畫。與此同時,對勞動力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例如,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出現了“勞工荒” 。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仍然居高不下,把這些綜合在一起,就是構成推動經濟增長的三個主要因素:勞動力、資金和工業原料,都開始熱起來,活躍起來。所以, 中國工業經濟已經開始快速起步。

  那麼,面對著這種開始快速起步的工業經濟,中國央行是否會提前採取加息的措施呢?

  對此,我們不妨從投資、消費和凈出口三個方面來衡量目前經濟增長的狀況。首先,在投資方面,1-2月份中國的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速度為26.6%,這比去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33%以上的高水準低了6個百分點,基本上與2008-2009年危機之前的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速度保持在同一水準;其次,在消費方面,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7.9%,只比去年同期的增長速度高2.7個百分點。由於去年這個時期處於經濟危機階段,社會消費明顯下降。所以,就目前的消費增長速度來看,居民消費也就剛剛開始恢復;再次,在對外貿易方面,2月份中國的進出口增長速度為45.2%。如果僅從這個增長速度看,確實高得驚人。但如果把今年的進出口數據與2008年同期相比,中國的進出口僅增長了9%。所以,可以説,目前的進出口狀況也就恢復到2008年的水準。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一直沿著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來快速增長,出口已經成為帶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2008年到2009年,中國經濟之所以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主要是因為國外市場萎縮,導致對中國製造的産品需求降低。中國憑藉擴大國內固定資産的投資,保證中國經濟獲得了8.7%的高增長速度。按照中國海關公佈的數據,目前中國的進口增長速度要高於出口增長速度。1-2月份,中國的進口增長速度為63.6%,出口增長速度為31.4%。在一般貿易中,出口增長速度為34.3%,進口增長速度為73.5%。在加工貿易出口中,出口增長速度為26.9%,而進口增長速度為53.4%。

  這些數據都告訴我們,目前中國的進口增長速度是出口增長速度的2倍。如果按照對國內生産總值貢獻的凈出口來測算,由於進口增長速度高於出口增長速度,出口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力量仍然還比較微弱。特別是中國産品出口增長的基礎並不牢固,因為美國經濟剛剛開始恢復,基礎並不穩固;歐盟似乎走出了經濟蕭條期,但希臘等國家的債務危機影響了歐盟的經濟增長;中國對日本和東盟國家的貿易屬於逆差。據此分析,擴大中國産品出口增長,仍然需要繼續進行各方面的經濟刺激。

  在對整個經濟增長狀況有了基本認識之後,再來分析一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目前CPI已成為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2月份CPI同比增長2.7%,這確實與中央確定的通貨膨脹控制目標3%很接近。

  但以筆者的觀察,問題還沒有那麼緊迫。在CPI上漲2.7%中,食品價格的上漲幅度佔了很大比重。2月份食品價格上漲6.3%,非食品類消費品價格上漲只有1%。像衣著類消費品價格仍然處於下降的狀態。另外,2月份價格比1月份上漲了1.2%。這個上漲幅度仍然很小。這還不至於構成中央銀行提高利率來控制通貨膨脹率水準。

  此外,2月份中國的新增貸款為7001億元,如果按今年制訂的貸款規模要控制在9.59萬億元左右標準看,2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確實也很大,需要央行儘快控制這種過快上漲的勢頭。

  但是,如果考察目前的居民存貸款情況會發現,在消費市場方面,資金需求仍然顯得疲乏無力,並不會形成通貨膨脹的壓力。2月份居民貸款增加1994億元,同比多增加1554億元;居民存款增加15637億元,居民存款的增加量幾乎是居民貸款增加量的8倍。從居民消費的這個層面來看,明顯是資金的供給大於需求。所以,目前,這並不會構成通貨膨脹的壓力。

  那麼,問題是7001億元新增貸款流到哪去了呢? 如果考察股票市場的情況就會發現,資金並沒有過多的流到股市中去。因為,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上證綜合指數一直在3000點上下徘徊。但與股票市場的冷清相反,中國的房地産市場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暴漲,使得購房者苦不堪言。在2月份新增加的7001億元貸款中,非金融性公司新增貸款5074億元,這些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流入房地産市場。1-2月份,中國房地産投資增長速度為31.1%,高於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速度6個百分點。對房地産市場投資的過快增長,也可以説明不少新增貸款資金流入到房地産市場中去。這也就是在1月份和2月份,中國央行連續兩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主要原因。

  綜上分析,我們可以勾勒出一幅當前中國經濟的總體畫面:工業生産剛開始起步,出口剛開始恢復,居民消費增長基礎仍然不穩固,只是房地産市場投機勢頭很猛。

  因此,對於貨幣政策制定者來説,在打擊房地産投機的同時,仍需要繼續執行寬鬆貨幣政策來支援經濟穩步的恢復和增長。目前,央行加息的時機並不成熟。就人民幣匯率政策而言,雖然出口已經開始恢復,但中國仍然需要以人民幣匯率政策來刺激出口的增長,刺激經濟持續穩定地增長。(作者成小洲 曾供職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現旅居加拿大)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