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消費會成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最大動力

時間:2010-03-08 08: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6日電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鄭新立表示,把農村消費潛力變為現實關鍵在於增加農民收入,農村消費將會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

  6日15時,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廳舉行首場記者會,主題是“政協委員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和全國政協委員徐冠華、秦大河、鄭新立、王文彪出席並回答記者的提問。

  鄭新立表示,中國農村人口現在還有七億多,住在縣和縣以下。但是由於受收入水準的限制,也就是説,由於城鄉收入差距的不斷拉大,使我們農村這一塊的消費受到了限制。改革初期的時候,城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縣及縣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大體是各佔50%。但是改革三十年,縣和縣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整個消費品零售總額中間的比例,平均每年下降1個多百分點,到目前下降到只有三分之一了。

  所以大體上是這樣一個概念,我們住在縣和縣以下的三分之二的人口買了三分之一的商品,住在城市裏的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口買了三分之二的商品。因此,擴大消費最大的潛力是在農村。怎麼把農村消費的潛在的需求變為現實的需求,從而變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強大的動力,關鍵在於增加農民的收入,減少農村的人口,增加城市的人口。

  鄭新立表示,按照我們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要統籌城鄉發展,特別是我們提出了城鄉發展要建立一體化的新制度,包括在城鄉發展規劃、産業佈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市場流通以及社會管理等六個方面建立一體化的新制度。通過這些制度的建立,使農村的富餘勞動力加快向二、三産業轉移,農村人口加快向城市轉移。根據測算,一個農村人口變為城市人口,他個人的消費可以增加兩倍,另外他增加的潛在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資需求在十萬塊錢,所以如果一年我們能夠增加兩千萬城市人口的話,就能夠帶動二十萬億元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資需求。所以現在最大的需求潛力,來自於城鎮化,加快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鄭新立表示,政府工作報告裏已經提出了許多有利於農民工在城市里落戶、有利於城市能夠吸納更多的農村人口的制度安排。另外,就留在農村的這些人口怎樣能夠提高他們的收入水準、提高他們的消費能力,政府工作報告裏也提出了許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措施,包括擴大工業品下鄉補貼的範圍,今年將會把建材也列入補貼的範圍。我們農村的居民,大部分住的還都是磚瓦房,把磚瓦房改為鋼筋混凝土的房子,改善居住環境,這對農民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對於鼓勵農村房屋建築的需求,將會起到有力的拉動作用。

  鄭新立表示,另外,我們從農産品的購銷,從各個方面提高最低收購價格,從而增加農民的收入。我相信,我們國務院提出的這一系列鼓勵增加農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落實之後,農民收入將會有一個較快的增加,農村消費這個巨大的潛力將會釋放出來,不僅在今年,而且在“十二五”時期,一直到2030年以前,都會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的動力。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