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立:投資性購房比超30%就應引起警惕

時間:2010-02-22 13:48   來源:北京日報

  目前,許多城市的房價都達到歷史最高水準。房價牽動著居民的心。2009年的房價快速上漲,有多方面的原因並且相互影響,其中有些因素還需要繼續觀察分析,有些是能夠看清楚的。第一,房價呈現的V字形走勢和我國整體經濟的V字形走勢一致。第二,適時的産業宏觀調控,帶動房地産市場較快回暖。第三,市場供需態勢轉換,重新推高房價,而且,投資性的住房需求明顯升溫,推動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房價迅速攀高。市場經驗認為,投資性購房比例在15%以下是較為健康的,當這一比例超過30%,就應引起警惕。在國際上由房地産泡沫破裂引發社會震蕩和經濟衰退的先例不少,足以引為警誡。

  房價變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正常現象,在市場的不同發展階段和特定時期,幅度有時大有時小。但是,脫離真實需求的過快、過大波動都不是正常現象。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起自美國的房地産業壞賬。在市場經濟發達、法律體系相對完善的國家,尚有如此大的制度缺陷和監管漏洞,這就警示我們,作為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風險同樣存在。因此,要立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特點和人口資源條件,正確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進行適時適度的宏觀調控,建立符合國情的住房政策體系。房地産市場不能成為第二股市,變為投機和炒作的對象。在這方面要汲取日本、香港地區房地産泡沫的教訓,學習借鑒新加坡、德國、荷蘭等國通過穩定房地産市場促進經濟穩定發展的經驗,走出一條房地産業持續、平穩、快速發展的道路,從而成為支撐國民經濟增長的持久不衰的支柱産業。

  市場經濟需要進行宏觀調控,這是由市場經濟自身的客觀規律決定的。有關宏觀經濟總量、經濟結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必須依靠宏觀調控來彌補市場的失效;克服市場自身的缺點。同時,市場要正常地發揮調節功能,有賴於穩定的經濟和社會環境,如果出現大的經濟波動,物價忽高忽低,經濟杠桿就不能正常發揮作用。宏觀調控的必要性,也已為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經驗所證明。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房價的上漲幅度遠遠超過了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房地産市場能否持續、平穩、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不能運用適時適度的調控,抑制上漲過快的房價。

  就市場運作規律而言,它本身具有負反饋機制,價格快速上漲的同時,既刺激供給,又抑制需求,所以房價不可能一味地加速上漲。宏觀調控如果能夠踩準市場的變化節奏,運用經濟手段,借助市場的力量,則事半功倍。今後,要繼續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給,把保障性住房建設放在房地産業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加中低價商品房的供應,首先滿足居民自住需求;從規範市場秩序入手,加強用地監管、信貸發放監管、住房交易監管,改善住房消費環境,繼續鼓勵居民消費。(作者:鄭新立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