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結構是應對危機最大法寶

時間:2010-02-22 10: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黃華華

  去年廣東的産業調整風生水起。以前有人説,“遠看是洋貨,近看是廣貨,細看是假貨”,現在呢?細看是好貨啊!

  去年是廣東跨入新世紀以來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我當省長以來最困難的一年。我想講兩句話,第一句話是“事非經過不知難”。主要有“四難”:

  第一難,完成GDP增長任務難。去年初已經預料到困難,定下了GDP增長8.5%的目標,這在全國排倒數第二,但對廣東而言要完成仍然很難!因為廣東經濟外貿依存度最高,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首當其衝。

  第二難,就業壓力大。廣東勞動密集型企業多,金融危機對廣東的就業衝擊最大。我們有龐大的農民工群體,失業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

  第三難,企業轉型難度大。危機中倒閉的,多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的企業。廣東貼牌生産的加工型企業39000多家,佔全國40%以上,都面臨轉型任務,不容易。

  第四難,財政任務完成難度大。搞經濟發展最終就是錢,沒有錢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少一分錢都不行。

  這四大難題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好在經過努力最後都基本解決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廣東經濟開始回暖,走出困境,全年全省GDP增長了9.5%;新增就業170多萬,佔全國新增就業的近1/6;財政總收入達到9052億元,增長6.9%,比2008年增收600多億元。

  我講的第二句話是“科學應對、克服困難”。科學應對金融危機衝擊、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難,我們主要有“四靠”——一靠投資,二靠市場,三靠企業,四靠結構調整。

  廣東抓住全國4萬億元投資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有計劃的機遇,帶動重點項目3000多億元,帶動整個社會投資13000多億元。

  去年,省財政拿出29億元外經貿扶持資金,鼓勵企業要搶訂單。同時擴大內需,推動“廣貨北上”、“廣貨西行”,一年開了132場洽談會,簽訂合同金額超過5800億元,全年加工貿易企業內銷突破8400億元。

  結構調整,是廣東解決經濟難題的最大亮點,是廣東走出國際金融危機嚴重影響的最大法寶。去年,廣東産業調整風生水起,從平板顯示産業、汽車産業、海洋裝備製造到航空工業,個個都是亮點。以前有人説,“遠看是洋貨,近看是廣貨,細看是假貨”,現在呢?細看是好貨啊!新中國成立60週年大慶,天安門廣場最大的LED螢幕是“廣東造”,音像、燈光都是廣東産品。

  ——廣東省省長黃華華近日參加廣東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分組討論時説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