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中産進入黃金期 蟻族是後備軍

時間:2010-02-11 10: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我國中産階層已達就業人口的2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0%都是中産,中産階層正以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擴大。”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引發了社會上不小的爭論。爭論的焦點在於,數據和普通人的切身感受不太一致,甚至有網友戲謔自己“被中産”了。

  “這是一種誤解,其實中産沒有多麼了不得。”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教授、《當代中國社會結構》一書主編陸學藝,在近日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指出,質疑具體數據沒有太大意義,人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中産階層的崛起,在改變社會結構,實現社會健康發展方面的作用。而我們現在的問題是“該大的階層還沒完全大起來,即中産階層;該小的還沒小下去,即農民”。

  “蟻族”是中産階層的後備軍

  中國青年報:您説現在北京、上海有40%都是中産。真有這麼高嗎?

  陸學藝:中産階層分成了兩塊:一個是“老中産”,即有資産、能雇用人的,比如中小企業主、中小農場主;一個是“新中産”,20世紀二三十年代後,“白領”越來越多,他們是受雇於人的、拿工資的腦力勞動者。現在的中産階層大多為“新中産”。

  中國青年報:你們是按什麼標準來劃分中産的呢?

  陸學藝:主要是按職業來劃分的,比如國家管理者、私營企業主、經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個體工商戶等。這樣一來,教員、醫生、護士、記者、編輯都是中産。工人、農民中也有中産,比如中高級技師,他們是“藍領”裏的“白領”。

  其次還要看經濟收入和文化水準。但光看收入也不好説,北京一些計程車司機比我收入還高,但他是工人,我是中産。所以主要還是看職業。即使一個人買房子、買股票虧了本,但他的身份如果沒變,他還是中産,除非他辭職去當工人了。

  現在大家經常談到“蟻族”。我要説那些人也是中産,肯定會有人罵我,但那些人確實是中産的後備軍。他們現在的處境只是臨時的。還有很多人覺得自己碩士畢業也買不起房子、車子,就説自己不是中産。其實國外的碩士、博士畢業後,要掙一套房子也得二三十年,哪有畢業後馬上買得起房子的?但我帶的2004年前畢業的大多數博士生,都已經有房有車了。所以,大學是培養中産階層的搖籃。大部分本科畢業生後來都做了“白領”。

  中國青年報:除了這些本科畢業生,每年增加的1%的中産還從哪來?

  陸學藝:這個比例的基數是就業勞動力。咱們13億人口裏,有七億七千萬就業勞動力,1個百分點就是770萬人。也就是説,每年會增加770萬中産。這個數字我可以扳著手指頭給你們算出來:

  自1989年有私營企業主的統計以來,每年平均增加的私營企業主有76萬人,他們基本上都是中小企業,絕大多數是中産;每年平均增加100萬個個體工商戶,擺攤收入微薄的不算,去掉80%,還剩大概20萬人;

  每年畢業的碩士生、博士生超過40萬人;

  每年在農村塑膠大棚種蔬菜的、養雞養鴨的專業戶,他們也要雇人,符合“老中産”的條件,全國每年少説也增20萬人,每年有數以萬計的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成小老闆;

  另外,我們有1.5億農民工,他們中有生活艱苦的,但也有在北京的賓館租了房子、小孩在這裡上學的,一些民工頭、“破爛王”,比我們還強,早就是中産了。

  然後就是每年畢業的600萬本科生,去掉200萬沒就業的,也有400萬人。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