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影響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六大因素

時間:2010-02-03 15:32   來源:《經濟參考報》
<P>  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日前發佈《2009-2010年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形勢簡要分析報告》。報告認為,2010年將是經濟形勢非常複雜的一年,國際因素與國內因素相互疊加,短期矛盾與長期矛盾相互交織。總體來看,有六大方面的因素將給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和重要機遇。</P>
<P>  <STRONG>1、世界經濟格局調整與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STRONG></P>
<P>  為儘快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各國正在以各種辦法進行應對。主要發達國家開始轉變消費模式,高儲蓄低消費成為調整方向;有些國家準備改變服務業過度超前發展的狀況,將“再工業化”納入今後經濟發展規劃;有些國家陸續推出提高關稅、貿易禁令、出口補貼、非關稅貿易壁壘等措施,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貿易摩擦日益增多。</P>
<P>  但我國民營企業出口困難,主要還是難在那些以物質資源消耗為主、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的企業,真正意義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出口方面遇到的阻力要小得多,有的甚至依然能夠保持較高的出口增速。所以,國際市場需求的下降以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重新抬頭,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民營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重點提高出口産品的檔次、附加價值和競爭力形成了“倒逼”機制。</P>
<P>  特別是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正在出現新的變化,以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金磚四國”崛起為標誌的新興經濟體的不斷壯大,意味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話語權相對上升。這對我國民營企業加速“走出去”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自己無疑帶來重大機遇。民營企業既可著眼于當前發達國家有較好科技資源卻一時陷入困境的企業,通過並購來獲得它們的新技術,或通過引進它們的科技人才來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也可從長遠戰略出發,積極到海外開拓市場、投資建廠、設立研發機構、建立銷售網路、輸出品牌産品、獲取技術和人才、承包大型工程等,力求實現跨越式發展。 </P><TRS_PAGE_SEPARATOR></TRS_PAGE_SEPARATOR> 
<P>  <STRONG>2、全球氣候變化與綠色低碳經濟發展趨勢</STRONG></P>
<P>  近年來,圍繞能源消耗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特別是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變化,世界各國政府都在積極尋求對策,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迴圈經濟業已成為未來趨勢。我國也正在積極推進低碳綠色經濟發展。這一全球性發展趨勢對於我國民營企業,是機遇與挑戰並存。</P>
<P>  發展低碳綠色經濟的核心是要取得關鍵技術上的突破,因此離不開對相關技術的大規模研發投入。這對於多數民營企業來説,資金問題就很難解決。開發新技術所具有的高風險性就更讓民營企業望而卻步。而不去搶佔未來産業發展的制高點,又勢必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失去競爭力。</P>
<P>  當前,民營企業在傳統産業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又遇到發展清潔能源和低碳經濟的新的競爭,挑戰和壓力無疑是十分巨大的。但同時也要看到,民營經濟在這一輪世界範圍的新産業、新技術革命中,也迎來飛速發展的重大機遇。國家政策已經把節能減排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將依託重大工程項目,加速推廣使用節能環保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産品,推進礦産資源、水資源等的迴圈利用,這就為機制靈活、轉型快捷的民營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特別是這次新技術革命重新把世界上所有的企業擺到了同一個起跑線上,如果我國具有一定規模實力、科技實力的大中型民營企業能夠趕上這次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將有可能迅速發展成為國內乃至在國際上都有較強實力和影響力的大企業。 </P><TRS_PAGE_SEPARATOR></TRS_PAGE_SEPARATOR> 
<P>  <STRONG>3、擴大國內需求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STRONG></P>
<P>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衝擊,表面上看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衝擊,實際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衝擊。同樣,對民營企業的衝擊,表面上看是偶發的衝擊,實際上是對長期以來主要以外延型、粗放型為主的生産經營模式的衝擊。</P>
<P>  從挑戰的角度看,面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進口動力不足,我國出口型民營企業將不得不面臨來自開拓國內市場的壓力,原有內銷為主的民營企業也不得不面對國內市場更加激烈的競爭。</P>
<P>  而從機遇的角度看,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已經具備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較為充足的人力資源條件。我國外匯儲備已達2.4萬億美元,居民儲蓄餘額已經突破25萬億元,每年大學畢業生已經超過600萬,海外回流科技管理人員不斷增多。特別是不少民營企業在轉型升級方面已經做出示範。如深圳的華為公司,每年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都要達到10%以上,2009年研發投入更是高達70億元,申請國際專利1600多項,在全球企業中排第一位。中興、騰訊、研祥等公司也都靠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努力招攬人才、積極推動創新發展,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上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不僅能夠鞏固已有市場,而且能夠創造新的市場需求。</P>
<P>  4、國家十大産業調整振興規劃與發展新興戰略産業</P>
<P>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國務院制定並實施了鋼鐵、汽車、船舶等十大産業調整振興規劃。應該看到,世界近代史中每一次大的經濟危機的出現,都會帶來全球産業結構的調整,催生新的技術革命。因此,我國在對原有産業進行加速調整的同時,也在大力推動新興戰略産業的發展。這一過程對民營企業既帶來挑戰,也孕育著機遇。産業調整總的趨勢是要將産業、企業做強、做穩、做大,因此在産業調整中,一些規模較小、實力較弱的民營工業企業往往成為被調整的對象,其生存發展受到嚴峻挑戰。但同時,有條件的民營企業會因為參與並購重組而實現産權多元化、管理科學化發展;十大産業的振興會為眾多中小民營企業帶來配套發展、集群發展的新機遇。特別是國家為加快發展新興戰略産業,將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資訊技術等領域出臺一系列鼓勵、支援性政策,這都將成為民營企業新的增長點。 </P><TRS_PAGE_SEPARATOR></TRS_PAGE_SEPARATOR> 
<P>  5、經濟結構調整與企業兼併重組</P>
<P>  近年來,我國産業規模迅速擴張,已有200多種産品産量居於全球第一。然而,這些産業多數處於全球産業鏈的中低端,多數屬於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範疇,高新技術産業比重過低。特別是鋼鐵、水泥等傳統産業規模擴張過快,大量落後産能亟待淘汰。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我國産業的這些結構性矛盾凸顯,通過企業兼併重組等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已經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這一形勢對我國民營企業,特別是對那些處於産能已經飽和或相對過剩行業的民營企業,無疑既是嚴峻挑戰又是良好機遇。國家將堅決抑制部分行業盲目擴張和無序發展,進一步提高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産業在能耗、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準入門檻,這就必然對那些規模小、技術工藝落後的民營企業帶來生存壓力。這些企業只有抓緊實現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才有持續發展的可能。但與此同時,國家也會加快制定推進企業兼併重組的指導意見,消除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併重組的障礙,減輕企業重組的成本。這就為那些有實力、有準備的民營企業帶來做強、做大的重大契機。</P>
<P>  6、改善民生與提高員工工資水準</P>
<P>  而在我國,城鎮居民收入的60%以上和農村居民收入的近40%都來自工資性收入,這就使得改善民生與民營企業發展之間形成必然聯繫。提高員工工資水準,表面看是對民營企業的挑戰,因為當企業為員工增加工資時,企業的利潤會出現相對下降。但實際上這對企業發展也是一種機遇,因為當所有企業都穩步增加員工工資時,整個社會的購買力就會增強,企業的産品就會更有需求;同時工資的增加還將進一步激發員工勞動和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升企業的內在動力與活力。特別是目前我國消費率只有45%左右,低於國際平均水準近20個百分點。而有研究表明,我國消費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經濟增速將提高1 .5至2 .7個百分點。所以加快形成員工工資隨企業效益增長穩步增加的機制,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和消費水準,不僅是改善民生的內在要求,還會為我國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從而為民營企業自身發展也帶來更多機會。此外,從宏觀政策的角度看,為改善民生,中央提出2010年要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擴大就業。由此民營經濟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企業、各種服務業都將迎來加快發展的機遇。為改善民生,國家還將進一步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加速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這對與縣域經濟聯繫最為緊密的民營經濟,也蘊含著難得的歷史性機遇。(記者 方燁) </P>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