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駁"高鐵拖累中國經濟論":不會導致債務危機

時間:2010-01-06 08:3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12月26日,武廣高鐵首班車抵達廣州北站。武廣高鐵正式通車運營,標誌著中國步入高速鐵路新時代。 中新社發 余明 攝

  專家駁“高速鐵路拖累中國經濟論”

  中國“高鐵”不會導致債務危機

  高速鐵路投資帶動經濟快速發展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呈遞增態勢

  2009年12月26日中午12時45分,從廣州開來的G1002次列車穩穩地停靠在武漢車站,全程體驗這段“陸地飛行”的筆者直到此時還有些眩惑:原來11個小時的車程就這樣縮短到了2小時45分?這也宣告了世界上運營速度最快的高鐵——武(漢)廣(州)高速鐵路的開通。

  平均350公里的時速,引來了英國《每日郵報》“比歐洲之星(西方高速列車的代表)更讓你嫉妒”的驚嘆,同時也引發了“高投入將帶來高風險,進而拖累中國經濟”的疑問。而筆者近日走訪的多位專家學者,對此持不同意見。他們普遍認為,高鐵不但不會“拖垮”經濟,反而是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引擎。

  不會出現“債務危機”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央政府投入的4萬億元及地方配套的18萬億元,相當一部分被投入到交通運輸行業。其中,在高速鐵路建設方面,中央、地方政府、企業多方聯手加大投資的格局業已形成。原本計劃在未來11年完成的4萬公里鐵路建設目標,在2012年前就要完成91%。不少人對此産生了疑慮:如此鉅額投入,會不會帶來高風險、造成債務危機,進而會拖累經濟發展呢?

  談及這個問題,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常務副會長、亞洲運輸協會副會長、國際物流與運輸學會院士王德榮的語氣十分堅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處於工業化中期,高鐵投資不會形成像美國‘次貸危機’那樣的‘鐵路債務危機’。美國産生‘次貸危機’,原因在於其投資的是具有大量泡沫的虛擬經濟,而我國高速鐵路投資的是實體經濟,不是産能過剩資産。恰恰相反,高鐵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有用資産,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呈遞增態勢。至於其投資債務如銀行貸款等,可以逐步分階段償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張政軍研究員認為,以基礎設施投資為中心的財政政策促進了經濟的恢復,避免了産能進一步過剩。但在今後宏觀調控政策中,還應積極採取措施,將重點放在優化“需求結構”和提升“産業結構”上,處理好基礎設施的公共物品供給和社會保障等公共物品供給的關係,處理好基礎設施發展和經濟發展階段的關係。同時,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規劃,處理好基礎設施內部結構問題。比如高速鐵路、高速公路以及航空業三者發展的關係。避免重復建設,造成惡性競爭,導致有限資源的浪費。

  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高鐵建設不僅不會帶來債務危機,還會帶動經濟快速發展。在王德榮看來,我國修建及規劃中的高鐵基本上都位於經濟較為發達的大城市,其建設會與經濟發展互動,形成良性迴圈。

  運營一年多的京津高鐵也印證了這一點,顯示出高鐵建設在擴大內需、改善生活和增加就業等方面的明顯促進效應。

  天津市發改委經濟發展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主任趙立華認為,北京和天津兩個人口超過千萬的大城市比肩而立,而京津高鐵使兩個城市在“半小時經濟圈”內形成優勢互補,産業對接,由“雙核”形成“單拳”,引領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天津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趙闊江也證實,京津高鐵開通後的這段時間,也是天津市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落戶最快、建設最好的時期。

  而新近開通的武廣高鐵,也將對相關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産生深刻影響。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説:“武廣高鐵運營後,武廣鐵路客貨分線運輸成為可能。武廣高鐵與在建的滬漢蓉鐵路大通道、滬昆鐵路客運專線等鐵路相連,可使區域內的鐵路網更加靈活,與全國的客貨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尤其是實現客貨分線運作,將大幅釋放既有京廣線能力,有效緩解貨運能力緊張狀況,最大限度地滿足關係國計民生的煤炭、石油、糧食等重點物資的運輸需要。”

  優化資源配置産業佈局

  對於近年高鐵發展呈現的“井噴”式發展,王德榮認為,高鐵在大發展過程中遇到全球性金融危機,國家進一步加大投資和建設力度,借高鐵建設之力進一步拉動內需,只不過是説明中國高鐵“生逢其時”而已,並非僅僅是為了拉動內需而投資高鐵。

  大規模的高鐵投資有利於促進産業結構和區域經濟佈局的調整。以將在2010年完工的京滬高鐵為例,這條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縱貫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安徽、江蘇、上海7省市,連接環渤海和長江三角洲兩大經濟區。這些省市面積佔到全國的6.5%,人口占全國的1/4,GDP佔全國的40%,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和最具潛力的地區,客貨運輸需求旺盛。可以預期,這條鐵路在支撐區域協調發展、優化資源配置和産業佈局、構建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降低社會物流成本、促進城鎮一體化進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專家還強調,我國高鐵的盈利點並不僅僅在客運上,技術出口業已進入實施階段。

  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説,目前,中國鐵路在高速動車組、高速鐵路基礎設施建造技術和既有線提速技術等方面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已經形成集設計、施工、製造、運營管理于一體的成套先進技術,其在鐵路研發、建設、管理過程中形成的一整套高鐵技術,已經具備了“走出去”的實力。 (苗俊傑 馬獻忠)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