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西岸經濟區:五年磨一劍 揚帆要遠航

時間:2009-05-06 16:53   來源:新華杜
  國務院常務會議最近討論並原則通過《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

  五年磨一劍,揚帆要遠航。有關專家認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將發展成為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區域之後我國區域經濟又一增長極。

  “五年磨一劍”

  福建省是在2004年初提出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戰略。海西經濟區以福建為主體,涵蓋了浙江溫州、廣東潮汕、江西贛州等相鄰地區。這一東接臺灣,南北承接珠三角、長三角,輻射周邊地區的發展規劃引起海內外矚目。

  5年來,海西經濟區的主體福建省加大投資力度,改善基礎設施,力促經濟發展,壯大經濟區的總體實力。過去的5年也是福建省經濟發展最快的5年,福建省生産總值從6053.14億元到首超萬億元;財政總收入從622.76億元到突破1500億元;海洋經濟總量進入全國沿海省份第3位。

  過去,福建的交通一直為人詬病,由於境內山多地勢複雜,人稱“閩道更比蜀道難”,現在這種説法已經消失。從2004年起,福建連續開工建設溫福、福廈、龍廈、廈深、向莆等5條鐵路,建設速度在全國罕見。昔日全國鐵路網末梢,如今後來居上。

  今年3月8日,溫福鐵路鋪軌工程全線貫通,福廈鐵路開始鋪軌建設。年內,這兩條鐵路將先後建成開通。“2009年將是集中展示福建鐵路建設成果的一年,全國將建成開通五條鐵路客運專線,其中福建就佔了兩條。”東南沿海鐵路福建公司負責人陳乃武説。

  根據規劃,到2020年,福建將形成長達5000公里、投資3500億元左右的現代化鐵路網,一躍成為我國東南沿海鐵路樞紐。

  5年來,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設也呈跨越式發展,從省會城市出發到各個地市的4小時交通圈正在形成。目前福建省高速公路里程達1760公里,在建里程1417公里。每100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達到72公里,是全國平均數的兩倍。公路骨架基本形成,國家高速公路網有6條通過福建,總長達3088公里。

  海西的“集聚效應”

  長期關注福建發展的北京拓維研究院院長王毅認為,海西經濟區戰略提出後,福建將借此跨越省份經濟模式,加快融入全國區域競爭與合作的洪流中去。

  近年來,福建省努力掃除妨礙區域經濟發展的種種障礙,主動吸引粵、浙、贛等周邊地區的投資,形成良好的互動。周邊地區對接海西經濟區的步伐也在加快。

  今年的溫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交流,積極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主動對接海西經濟區。以貿易、旅遊、港口開發為重點,擴大對臺經貿合作交流。”

  “相較于溫州加速融入長三角的努力,溫州融入海西,也許能找到更加切合實際的立足點。”溫州市政協委員、民革溫州市委會專職副主委余德松説。

  一向被稱為“站在我國市場經濟最前沿”的溫州商人,早已“嗅”到海西經濟區發展的機遇,成為對接海西的活躍分子。據統計,2003年以來,溫州市已有5萬多人、300多家企業在寧德各縣市落戶,總投資超過200億元。在福鼎,溫州商人還參與開發創辦福鼎工業園區、文渡工業集中區等。

  2008年底,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率先實現科學發展的決定》,特別指出,支援汕頭擴大對臺經貿合作,參與海西經濟區建設。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統籌區域內協調發展,推動跨省區域合作,加快形成區域、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部省合作”發展模式

  在海西經濟區建設發展中,出現了一個令人關注的現象:眾多國家部委出臺政策,支援海西經濟區發展。“從2004年到現在,已經有54個國家部委或央屬企事業單位出臺政策支援海西經濟區發展。”福建省副省長葉雙瑜在最近一次會議上説。

  2008年底,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支援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意見》,從放寬市場準入條件、擴大閩臺貿易合作等方面支援海西經濟區建設。這是工商總局時隔2年後再次出臺對海西經濟區發展的優惠政策。“很多政策都是‘空前’的,是工商總局唯一對福建的‘優惠’。”福建省工商局局長陳乙熙説。

  中國科學院與福建省政府簽署了《共同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科技發展的合作協議書》,雙方約定將根據福建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結合中科院技術、人才、裝備和學科的綜合優勢,開展長期和緊密的科技合作。

  農業部也與福建省簽署共同推進海峽西岸現代農業建設的合作協議,農業部在協議中表示將支援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進一步促進海峽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

  國家部委和央屬企事業單位或出臺措施支援福建發展,或給予資源支援,或鼓勵閩臺合作,或設立部省聯席會議制度。“國家部委紛紛與福建簽約,支援海西經濟區發展,不能簡單視為對福建的厚愛和傾斜,而是海西經濟區的發展後勁正被普遍看好。”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開明説。

  兩岸交流中的“福建優勢”

  福建與臺灣一衣帶水,最近距離僅130公里;80%的臺灣同胞祖籍福建;臺灣的語言、文化、風俗、習慣與福建相近、相形。改革開放以來,閩臺經貿往來頻繁,在閩臺資企業數量位列各省份前列。

  福建省臺辦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中央賦予福建對臺工作許多先行先試的政策措施。如中宣部牽頭在泉州建設目前大陸唯一的國家級對臺專題博物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文化部決定把福建建設成為國家級對臺文化交流基地;國家林業局批准設立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

  去年以來,兩岸關係出現重大積極變化,兩岸關係出現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局面,閩臺之間的經濟融合速度也在加快,海西經濟區的對臺特色日益明顯。

  建發股份與臺灣人壽共同設立的君龍人壽在去年第四季度獲得保監會的批准。該公司註冊資本為2.4億元,其中雙方各佔50%股權,註冊地就在廈門。去年底,臺灣富邦金控通過其海外子公司香港富邦銀行投資入股廈門市商業銀行的方案也獲得銀監會批准,富邦金控成為首家間接參股大陸銀行的臺灣金融機構。廈門、福州機場成為兩岸直航航點,廈航成為大陸首家在臺設立辦事處的航空公司,福建沿海8個港口成為首批兩岸海上直航口岸,福州、廈門成為兩岸直接通郵的封發局。

  在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下,福建省對臺經貿依然快速發展。去年,按可比口徑福建實際利用臺資22.7億美元,增長25.1%;對台貿易額75億美元,增長8.7%,成為去年福建省經濟發展的最大亮點之一。目前,臺灣已成為福建的第二大吸收境外資金來源地、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三大貿易夥伴。

  王毅認為,對臺優勢是福建最大的優勢之一,在目前形勢下,福建正因其特殊位置而面臨改革開放以來最好的歷史發展機遇。海西經濟區的提出有其內在的歷史文化邏輯,海西經濟區的歷史使命在於對臺,要加強兩岸産業合作和文化交流,努力構築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而海西經濟區的目標和終點是海峽經濟區。
編輯:邵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