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上週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包括工業增加值在內的多項宏觀經濟數據,投資、消費等數據繼續保持四季度以來的企穩回升態勢,似乎中國經濟已經築底回升。
但海關總署昨天公佈的中國進出口增速大幅放緩,又讓人感受到冬天並沒有走遠。數據的不同步也提醒著廣大投資者,經濟復蘇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姚景源:經濟學有一個概念叫"出口依存度",就是你這個國家經濟對出口的依賴程度,就是出口額比上GDP。用這個公式來算中國的出口依存度。我們去年我們全國出口是17986億美元,把這個數乘以6.3換算成人民幣,再除以我們去年47萬億的國內生産總值,等於0.25略高一點,就是説我們中國經濟有四分之一和出口緊密相關。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的一番話,講出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中國外貿的好壞將對中國經濟産生直接影響。昨天,是海關總署公佈11月份進出口數據的日子。原本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大家期待,中國進出口能夠延續10月份的反彈行情,也好進一步驗證中國經濟築底回升的判斷。但最新數據顯示:11月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增長1.5%,其中,出口增長2.9%,不僅遠低於10月份11.6%的增速,也遠低於市場給出的9.6%的預期水準。寧波海關通關中心出口一科科長仇永健説,作為基層海關,他們已經感受到外貿增速放緩的腳步。
仇永健:單量前一段時間確實有一定幅度下降,大概是減少了10%到15%左右吧。很多企業原來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出貨可能有幾個集裝箱,現在客戶的訂單減少,訂單量變小的影響,有時候可能出貨的批次還是比較多,但是每次出貨的量跟以往相比減了。
為什麼外貿增速會大幅放緩?市場判斷較為一致:世界主要經濟體需求不振,直接影響中國外貿增長水準。今年前11個月,中歐雙邊貿易總值不升反降,降幅4.1%,中日雙邊貿易總值下降2.9%。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舉例説,歐元區經濟今年第三季度再次出現了負增長,這也是歐盟連續兩個季度經濟負增長,這對於中國出口影響巨大。
沈丹陽: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有四個:美國、歐盟、東盟,日本。這四大貿易體中有兩個還過得去,有兩個今年的情況很不理想,這兩個經濟體都出現出口大幅度的下落,這就造成我們外貿總體的增速也呈現了低速增長的態勢。
今年年初,中央政府將全年外貿增長目標確定為10%左右。但最新數據顯示:已經過去的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5.8%,實現全年預定目標幾乎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從商務部四季度以來的表態中可以看出,政府部門對實現全年外貿10%增長目標強調得少了,而對貿易份額的強調則明顯增多。沈丹陽認為,我們的外貿增速明顯快於主要貿易體增速,也快於全球貿易增長水準。基於這兩方面因素,中國在全球市場中的外貿份額將會增加。
沈丹陽:世貿組織最近有一個最新的預計,今年全球貿易量大概只能增長2.5%,我們的增速即便達不到10%,7%、8%、9%,即便這樣也明顯高於全球的增速。第二,主要的貿易體來看,今年1-9月份美國進出口增長4.4%,日本增長2.9%,新興市場的國家,像巴西增長0.56%,所以從這幾個數據這麼一比較就知道中國的外貿增速如果不出現特別大的意外,應該還會保持比較快的增長。
美國經濟復蘇程度受"財政懸崖"影響前景尚不明朗,德國經濟未來將出現大幅放緩,一系列事實表明,全球主要經濟體短期內迅速好起來,可能性並不大。那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進出口只有等著別人的經濟好起來,需求多起來,自己的增長才能回歸到以往水準?姚景源認為,中國的外貿出了問題,還應該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姚景源:過去我們這個傳統産品出口了不得,中國出口服裝數量達到什麼程度?全世界70億人,70億去掉中國13億還剩50億,現在我們每年出口服裝的數量是給這57億老外每人做3件半衣服,外加兩雙鞋。但是我們這麼大的出口量基本上都是給人家貼牌,我們就賺點微薄的辛苦費,這種增長方式現在已經持續不下去了。
幾十年來,正是因為出口産品,大多屬於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低,所以看別人臉色討生活,成為很多外貿企業的真實寫照,而中國經濟增長,也捆綁在這駕快速增長的"外貿"馬車上。如今外貿高速增長好景不再,姚景源認為,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才是此時中國經濟增長的根本點。
姚景源:從97年亞洲金融危機,到08、09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一直到現在,我們還是這個問題:發達國家一衰退,我們這邊的工廠就要被迫減産甚至關門,他們有病我們就咳嗽我們就發燒。我們最重要的是把經濟下行的壓力轉變為結構調整的動力,這是至關重要的。(記者 陳亮 實習記者 王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