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十年平均增速10.7% 經濟總量更大産業結構更優

時間:2012-10-30 08:39   來源:人民日報

GDP十年平均增速10.7%經濟總量更大産業結構更優

  2012年,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第十個年頭。回首10年,風雲際會、波瀾壯闊。在這極不平凡的發展圖景中,科學發展觀指引下的中國經濟大踏步前進。

  迎難而上、凱歌行進的10年中,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顯示,2003—2011年,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0.7%,不僅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於改革開放以來9.9%的年均增速。2010年,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位。2011年,國內生産總值達到47.2萬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2年增長1.5倍。經濟總量佔世界的份額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在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的同時,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也快速增加,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

  盤點數字,中國經濟風景這邊獨好,中國道路不斷顯現驕人輝煌。

  與此同時,把握機遇、乘勢而上的10年,人民生活水準也大踏步改善。10年來,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2%,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1%,是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

  遙想當年,黨的十八大代表、天津市北辰區雙街鎮雙街村黨委書記劉春海感慨萬千。10年前,雙街村村民每人平均收入2000多元,現如今,村民每人平均收入2.6萬元。展望未來,劉春海信心滿滿,“既要進一步提高雙街村的經濟實力、增加村民收入,也要繼續加快農村精神文化建設,還要在創新農村社會管理上下功夫。”

  1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了增長速度較快、增速波動較小、上升期持續時間較長的特點。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認為,“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著力解決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結構問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是中國經濟創造輝煌的關鍵所在。

  10年來,中國經濟勾勒出總量快速增長軌跡的同時,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結構調整邁出了新步伐。

  三次産業趨向協同發展。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工業結構繼續優化,服務業快速發展。需求結構明顯改善。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顯著增強。尤其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內需的強勁增長有效彌補了外需的不足。城鄉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達到51.3%,比2002年提高12.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縮小。

  “10年來,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原材料的傳統産業比重明顯下降,三次産業比例關係再也沒有出現以前畸重畸輕的不合理問題。”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研究員説。

  “區域結構改善的成效很明顯:東部地區創新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中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潛力得到有序釋放,西部增速明顯加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汪同三指出。

  10年來,“總量更大、結構更優”濃縮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氣勢磅薄,勾勒出10年科學發展的雋美畫卷。

  展望未來,我們也要看到,問題和差距仍然存在。“要把擴大國內需求作為戰略基點,把産業轉型升級作為核心內容,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中心環節,把城鄉一體化發展作為重要途徑。”王一鳴研究員談到未來調結構的著力點,語重心長。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10年砥礪前行,中國經濟濃墨重彩,科學發展的主題更鮮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更清晰。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沿著科學發展道路奮勇前進,中國的發展必將迎來更大的輝煌。(本報記者 張垚 張怡恬 林琳)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