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2011年民生支出超萬億 增長超三成

時間:2012-06-28 08:56   來源:人民日報

  27日,受國務院委託,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提出2011年中央決算報告和中央決算草案。他表示,2011年各地區、各部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國民經濟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改革開放繼續深化,實現了“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在此基礎上,財政發展改革深入推進,中央決算情況較好。

  2011年中央公共財政收入增長20.8%

  報告顯示了中央公共財政收支決算情況。2011年,中央公共財政收入51327.32億元,完成預算的111.9%,比2010年(下同)增長20.8%。加上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1500億元,使用的收入總量為52827.32億元。與向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報告的預算執行數相比,中央公共財政收入增加21.17億元,主要是在決算清理期間一些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等非稅收入增加。

  中央公共財政支出56435.32億元,完成預算的103.8%,增長16.8%。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6514.11億元,完成預算的96.9%,增長3.3%;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支出39921.21億元(相應形成地方財政收支),完成預算的107%,增長23.4%。加上用於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892億元,支出總量為59327.32億元。與向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報告的預算執行數相比,中央公共財政支出增加21.17億元,主要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增加。

  中央財政與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民生支出增30.7%

  據統計,2011年中央財政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計11659.31億元(包括中央本級支出和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支出,下同),增長30.7%。用在農業水利、公共交通運輸、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等方面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支出合計13944.32億元。中央財政對地方的稅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支出經地方統籌安排後也大部分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介紹2011年預算執行效果時,謝旭人特別強調中央財政在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援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方面發揮的作用。

  支援中西部地區和民族地區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全國所有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全部享受免除學雜費和免費教科書政策,1228萬名中西部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獲得資助,2600萬名學生得到營養膳食補助。免除2900萬名城市義務教育學生學雜費,支援1167萬名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進一步健全,約1867萬名學生受益。鼓勵就業創業的財稅政策扶持範圍擴大,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就業工作深入開展,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21萬人。

  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覆蓋範圍擴大到60%。連續第七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每人平均水準達到1500多元。

  對全國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等8600多萬名困難群眾發放生活補貼。建立了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城鄉低保標準及孤兒、優撫對象等補助標準適當提高。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

  促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全年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400萬套以上,新開工1000萬套的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增長22.4%

  報告顯示,2011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合計10497.7億元,增長22.4%。其中:支援農業生産支出4089.7億元,對農民的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支出1406億元,促進農村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支出4381.5億元,農産品儲備費用和利息等支出620.5億元。

  謝旭人還在報告仲介紹了中央財政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推動農村改革發展取得的積極成效。

  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1250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支援1100個縣開展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完成了5400多座重點小Ⅰ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治理1239條中小河流重要河段。

  落實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穩定農作物良種補貼政策。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穩步提高,實施了油菜籽、大豆等臨時收儲政策。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進一步完善,補貼範圍擴大、補貼比例提高,支援為1.69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6500億元。

  2011年我國已全面取消預算外資金

  謝旭人在談到2011年預算執行效果時指出,過去一年,我國不斷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公共財政預算不斷健全,除全面取消預算外資金,還細化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編制範圍逐步擴大。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等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進。

  他指出,我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基層政府公共服務保障水準繼續提升。在27個省份的1080個縣推行了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改革。

  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也有序開展,中央本級預算績效管理初見成效,地方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取得積極進展。

  此外,在稅制改革方面,提高了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並調整稅率結構,頒布了車船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出臺實施了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的試點方案,開展對個人住房徵收房産稅的改革試點。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原油、天然氣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統一了內外資企業的油氣資源稅制度。

  今後將嚴控地方政府新增債務

  謝旭人在談到下一步如何提高財政管理水準時説,我國將著力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嚴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債務,積極防範財政風險。

  對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謝旭人指出,將按照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的原則,繼續妥善處理存量債務,落實償債責任。

  進一步清理規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堅決禁止各級政府以各種形式違規擔保承諾。同時,把短期應對措施和長期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

  謝旭人表示,將嚴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債務,建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管理和風險預警機制,把地方政府債務收支逐步分類納入預算管理。(記者 毛磊 白龍)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