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國民經濟運作數據今發佈 GDP增速或續放緩

時間:2011-07-13 09: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體_GB2312"><img alt src="http://image1.chinanews.com.cn/cnsupload/big/2011/07-05/4-8/99e06e50480e48bb9ddc362ecde73b5c.jpg" /></font></p>
<p><font face="楷體_GB2312">  7月5日中午,北京一菜市場的豬肉攤位門庭冷落,前來買肉的市民寥寥無幾,有的攤主已經困的打起了哈氣。中新社發 翟羽佳 攝</font> </p>
<p>  中新網7月13日電 (財經頻道 種卿)今日,國家統計局將公佈2011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作情況,除備受關注的二季度GDP增速數據外,還包括居民收入和固定資産投資在內的其他經濟數據。此前,市場普遍預測二季度GDP增速將會繼續放緩,維持在9.5%左右。</p>
<p>  值得關注的是,本月7日,統計局為避免數據提前泄密,決定自今年7月起將月度和季度統計數據的發佈時間提前2-3天。因此,原定於7月15日召開的上半年中國國民經濟運作情況發佈會提前至13日召開,且在召開第二季度新聞發佈會前,以新聞稿形式在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發佈相關數據。</p>
<p>  相較預測6月CPI破“六”的毋庸置疑,二季度GDP數據的預測似乎只有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才能看出分歧,並且,在預測GDP下半年走勢和全年GDP走向方面,各大機構和專家們的意見也有所不同,呈現出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p>
<p>  <strong>6月CPI增幅6.4% 是否見頂引爭論</strong></p>
<p>  根據此前統計局提前發佈統計數據的規定,6月的居民消費指數(CPI)于7月9日正式發佈,數據顯示6月CPI同比上漲達6.4%,食品價格上漲14.4%,其中,豬肉價對CPI的貢獻高達21.4%。</p>
<p>  繼蔬菜之後,豬肉又成了領漲居民消費水準的又一“出頭鳥”,對於未來食品價格走勢專家們給出了不同觀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認為,“破六”更多是去年下半年以來,連續漲價的翹尾因素在今年上半年積累的滯後反應,翹尾因素已經達到頂峰。他特別指出,不少新漲價因素在國家調控作用下正在收斂。</p>
<p>  與此同時,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王小廣在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訪問時也強調,CPI破“六”已達到了年內頂點,並不意味著中國進入了高通脹時代。領漲CPI的食品因素與貨幣的關係較弱,由於前幾年積極貨幣政策的推動,貨幣量激增甚至有些濫發,但總體不會導致長期的通貨膨脹,此次CPI的攀升主要還是由豬肉價格的階段性上漲所致。</p>
<p>  雖然多數機構和專家都表示,CPI已經達到了年內頂點,下半年將有所回落的預測幾成共識,但仍有一些人對此表示了質疑。興業銀行魯政委就認為,6月通脹難言見頂,自2010年7月至今絕大部分月份的CPI環比都高於正常月份的水準。從環比觀察,仍未見到CPI出現下降苗頭。</p>
<p>  “我國貨幣政策正在發揮效果,通脹的走勢正在放緩。”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認為,儘管6月份我國CPI同比漲幅創3年來新高,但核心通脹率即剔除核心農産品和能源的通貨膨脹指數其環比正在下降,貨幣政策抑制通脹是有效的。</p>
<p>  <strong>二季度GDP增速或下滑 中國經濟需要“放緩”</strong></p>
<p>  據統計局今年三月發佈的第一季度國民經濟運作情況顯示,2011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達9631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7%。同時,根據近期官方發佈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數據已經連續3個月回落,市場普遍預測二季度GDP同比增幅將弱于一季度的9.7%。</p>
<p>  “未來1-2年,中國GDP肯定不會下降。”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何帆在近期表示,從今年全年的情況看,今年GDP絕對不會太低,一定在9.5%以上甚至可能達到10%。他強調指出,GDP的下滑趨勢,並不説明中國經濟就開始走下坡路了,而是意味著中國經濟通過宏觀調控已處於一個較為正常的水準。</p>
<p>  興業銀行研究總監魯政委也表示在,在影響二季度GDP走勢的因素中,除城鎮固定投資在保障房、農村水利建設和前兩年已開工項目的支撐下可能一枝獨秀外,消費、出口預計都會繼續回落。預計第二季度單季GDP同比增速在9.5%左右。</p>
<p>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一些專家學者並不贊同二季度GDP可繼續回落的預測。王小廣就表示,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或高於一季度的9.7%,預計在10%-10.2%之間。他指出,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今年第二季度的貿易呈現順差,對GDP的走勢屬於正貢獻,而在第一季度呈現的貿易逆差,因此二季度出口對GDP增速的貢獻肯定要強于一季度;二是4-6月的投資是加快的,對GDP增速也將産生促進作用。</p>
<p>  無獨有偶,華泰聯合證券也預計二季度GDP同比將會增長9.8%。該券商認為,需求擴張放緩的勢頭在二季度表現並不明顯,固定資産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推動有所加強,貿易順差對經濟增長貢獻提高,在較低的基數作用下,二季度的GDP增速將比一季度略高。</p>
<p>  此外,對於中國經濟增速是否會放緩的疑問,王小廣表示,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有助於經濟模式的轉型、控制通脹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等相關問題,是有利於中國經濟合理化發展的。他認為,中國經濟增速維持在8%左右是最為合適的選擇,也是經濟健康發展的標誌,而不是所謂的減少刺激經濟增長因素後的“硬著陸”。</p>
<p>  但從實際運作的角度看,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也並非像想像中那麼容易,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何帆就表示了對政府投資的擔憂。他認為,政府投資對GDP的走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首先,今年是“十二五”開篇之年,很多新型戰略産業今年開工。另外是保障住房,今年目標是新開工1000萬套,但到5月份只有30%開工,估計很大部分都在今年下半年,所以在下半年政府的投資會不斷強勁。</p>
<p>  所以,何帆預測,在未來1-2年,中國GDP肯定不會下降。如果GDP降不下去,就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物價的控制和通貨膨脹,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在政府工作報告裏面談到的首要任務依然是通貨膨脹。(中新網財經頻道)</p>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