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將從速度轉向品質

時間:2011-03-15 10: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期———“十二五”期間,中國增長將從速度轉向品質。

  這是從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14日舉行的溫家寶總理中外記者會上,傳遞出的一個明確的政策信號。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後五年,我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在明顯提高品質和效益的基礎上年均增長7%。從“十一五”時期的7.5%到“十二五”時期的7%,0 .5個百分點變動的背後,意味深遠。

  “主動調低經濟發展的速度,不僅表明決心和意志,而且是一個重大的舉措。”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如此解讀調低經濟增速的背後深意。

  溫總理説“在今後五年以至中國經濟發展的相當長時期,我們要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主線。真正使中國的經濟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著重提高經濟的增長品質和效益。”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表示,在外部環境緊縮和內在增長趨降的情況下,“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模式轉換、産業結構升級以及改善民生和節能減排等多重壓力,適度下調經濟增速的預期指標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調低經濟增速目標,是考慮到現實經濟形勢做出的客觀規劃,更是為了實現中國增長從速度到品質的轉變,做出的主動調整,意在彌補多年來追求G D P增長的“欠賬”,為經濟全面發展騰挪空間。

  多年來,地方政府在“唯G D P論”的作用下,忽視了環境、民生發展和社會建設。在這樣的背景下,調低經濟增速,可以為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提供更加寬鬆的環境。

  “7%這個提法起到了導向性的作用,表明政府下一步更加注重民生,把過去一些支援經濟增長的因素例如建設性投資這一塊轉到民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李建偉如此解讀。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日前表示“十二五”規劃中我國未來五年的G D P增速設為7%,表明國家更重視經濟增長的品質。不過,由於各地方政府、各企業增長的積極性較高,最後很有可能會超過這個(7%)目標,但是他同時表示,希望即使超過目標也應在經濟增長品質不下降的基礎上。

  “我們要充分利用這樣一個機會,調整經濟結構,解決中國經濟長期以來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問題,使經濟的發展與人口、環境和資源相適應。”溫總理説。

  誠然,調低經濟增速,確實為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提供了空間,但是在這個機遇期裏,能否取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突破,實現經濟增長從速度到品質的轉變,還需要大力推動民生、社會發展、政府考核體系等一系列的改革。

  溫總理直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知易行難,最難在兩個方面:一是觀念;一是創新機制和幹部考核的標準。

  溫總理説,“中國的振興不單在經濟總量,而根本在人才和科技進步,並且要建立和完善鼓勵科技進步、人才成長的機制。”“通過改革促進産學研的結合,我以為有兩個數字比G D P更為重要,一是教育經費佔國民經濟的比重;一是研發經費佔生産的比重。這兩條就決定了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的創新力量,這才是最有力、最持久、最可靠的發展因素。”“所謂觀念,就是要徹底轉變唯G D P的觀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需要不斷地增加經濟總量,但是這種總量的增加是不能以過度地消耗資源、能源和污染環境為代價。那樣不僅不可持續,而且會給我們子孫後代造成影響。”

  “與它相關的就是幹部政績的考核。”溫總理接著説,對幹部政績的考核,最重要的不僅要看一個地區的經濟總量,而且要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協調,社會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公平正義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如果不徹底從根本上解決這兩條,我們現在制定的計劃也是難以實現的。”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