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消費總量不及美國1/6 政策發力擴內需

時間:2011-03-09 09:50   來源:人民日報

  要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繼續增加政府用於改善和擴大消費的支出,增加對城鎮低收入居民和農民的補貼。

  大力優化投資結構。切實放寬市場準入,真正破除各種有形和無形的壁壘,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促進消費,關鍵要讓百姓有錢花、敢花錢

  隨著城鄉居民生活品質的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

  “十一五”期間,我國消費市場很紅火。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這五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貿易增長最快、市場最為繁榮活躍的五年。2010年,我國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54554億元,是五年前的2.3倍,比上一年增長18.4%。

  但是,與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消費量仍有較大差距。中國的消費總量還不到美國的1/6。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進一步擴大內需”。

  如何才能實現這一點?

  拉動消費,根子在增加收入。目前,我國普通居民與勞動者收入較低、不同群體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規範,成為當前我國收入分配領域中的三大突出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鄭功成認為,如果老百姓沒多少錢可以用來消費,出臺再多的刺激政策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十二五”期間,必須在把準病脈的基礎上更新發展理念,切實扭轉利益嚴重失衡的分配格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增加政府用於改善和擴大消費的支出,增加對城鎮低收入居民和農民的補貼。”全國政協委員、泰山體育産業集團董事長卞志良認為,增加居民收入,要重點關注低收入人群。政府要逐步完善企業工資指導線和最低工資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以及離退休人員待遇。

  改革不到家,有錢也不花。“今後,政府應更多承擔起改善民生的責任,增加公共財政支出,健全社保體系,解決最緊迫的養老、醫療、失業幾大保障問題。”卞志良説,比如,可以運用部分財政資金充實養老金賬戶,加緊實施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方案。

  隨著城鄉居民生活品質的提高,居民的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轉變,以住房、交通、通信、體育健身為熱點的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人們對服務消費品的需求迅速上升。卞志良認為,今後應進一步放鬆對服務業的管制,拓展旅遊、文化、休閒、體育健身等服務性消費,為百姓創造更好的消費環境。

  擴大投資,更要優化結構、提高品質

  投資不僅要看經濟效益,還要看社會效益、生態效益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顯而易見,但中國目前還應更多關注投資,尤其是公共投資。近幾年,針對投資增長過快等經濟運作中的突出矛盾,國家採取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投資與消費增幅差距不斷縮小,但這並不等於不要合理的投資規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優化投資結構。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二五’期間的經濟發展速度將定位在7%。這意味著在未來5年,我們要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上,堅決杜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秦皇島市市長朱浩文説,為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今年秦皇島市計劃向服務業投資397億元,佔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65.4%。“在我們看來,投資效益不僅要看經濟效益,還要看社會效益,更要看生態效益。”朱浩文説。

  全國人大代表、德龍鋼鐵集團董事長丁立國認為,優化投資結構,就意味著要特別向基礎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及經濟社會的薄弱環節傾斜。在這一過程中,要吸引更多的民間投資參與經濟社會建設。

  “國家應出臺具體措施支援民營企業發展,引導銀行加強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援。通過貼息、補貼、合作等方式,與民營企業共同投資項目,把民營企業引向國家需要發展的短板領域。”丁立國説,同時,政府還應該幫助民營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使其研發、生産、行銷逐步國際化,開發國際市場和戰略資源,促進民營企業順利實現海外投資,推廣民族品牌。

  優化投資結構,還意味著要完善投資機制,在保持投資合理增長的基礎上,明確界定政府投資範圍,特別要遏止盲目擴張低水準重復建設。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財政廳廳長錢國玉認為,在投資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嚴格按照規定程式招標、設計、評估、論證,在項目資金確定以後要早籌措、早安排、早實施、早見效,更要做好跟蹤監督檢查。

  科學規劃,以改善民生為導向

  期待美好生活,關鍵要有活幹、有錢賺

  “擴大內需的出發點、著眼點和最終目的,就是改善民生。” 雲南省財政廳廳長陳秋生代表説,一方面,只有經濟發展了、財力雄厚了,才能為改善民生創造條件。擴大內需,有利於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空間和動力;又有利於加強長期存在的薄弱環節,促進民生改善;另一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本身就是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舉措,兩者相互關聯。

  古貝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曉峰代表認為,在擴大內需過程中,還要注意一些問題,儘量避免與改善民生的目標出現相悖的情況。例如,如果擴大內需僅僅著眼于經濟增長,而不注意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就有可能加劇收入差距問題,反過來又會導致內需難以擴大。如果不注意合理調節要素投向,就有可能帶來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問題。

  “因此,擴大內需,更需要科學規劃、找準著力點。”周曉峰説。百姓都對生活有著美好期待,誰不想提高消費水準呢?但這關鍵要看人們是否有活幹、有錢賺,而這正是擴大內需的著力點之一。今後,政府必須採取多種措施積極促進就業,尤其要注意在促進投資的同時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才能為改善民生奠定最堅實的基礎。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