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分紅”水準穩步提升 新增部分主要用於民生

時間:2011-03-09 09:50   來源:人民日報

  □ 2004—2009年央企留存收益20782億元形成31496億元資産

  □ 2010年國資委監管的122戶中央企業上交稅費1.4萬億元

  □ “十一五”期間,央企國有股減持轉入社保基金589億元

  近年來,關於國有資本收益收取和支出,社會上非常關注。“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將擴大國有資本收益上交範圍,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交比例,新增部分主要用於社會保障等民生支出。

  國有資本收益怎麼收?收上來怎麼用?未收取的部分去向何處?對於發揮國有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有哪些意義?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務院有關部委。

  多少收益要上交

  上交收益基數平均約為利潤總額45%

  據介紹,中央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從2007年開始試行。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建立初期,國務院暫時確定中央企業按照企業合併報表凈利潤8%的綜合比例上交國有資本收益。中央企業上交國有資本收益劃分為三類。一是具有資源性特徵行業企業,如煙草、石油等,上交比例10%;二是一般競爭性行業企業,如鋼鐵、電子等,上交比例5%;三是國家政策性企業,如軍工、轉制科研院所等企業,暫緩三年上交。

  經過三年試行,2010年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從2011年起將5個中央部門(單位)和2個企業集團所屬共1631戶企業納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同時適當提高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其中資源類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由10%提高到15%,一般競爭類中央企業收取比例由5%提高到10%,軍工科研類企業收取5%。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利潤總額扣除所得稅和歸屬少數股東收益後才是可供國有股東分配的凈利潤,按照公司法規定計提法定公積金後才是企業上交資本收益的基數。從2006—2009年的情況看,上交國有資本收益的基數平均約為利潤總額的45%。

  2010年中央企業利潤總額1.1315萬億元,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5621億元。據國資委測算,2011年收取的2010年度的中央企業資本預算總收入約為600多億元,超過10%。

  收益用在哪

  國企上市股份10%轉讓給社保基金

  截至2010年底,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中央企業已上交的2006—2009年度國有資本收益共1686億元。

  這些收益主要用於以下五方面:一是支援中央企業自主創新和培育發展新興産業支出221億元,佔13%,包括國産大飛機、第三代核電等;二是支援中央企業重組支出908億元,佔54%;三是支援中央企業災後重建支出305億元,佔18%;四是支援中央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支出249.7億元,佔14.9%;五是幫助中央企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支出2.3億元,佔0.1%。

  國有企業其他的收益哪兒去了?如何體現“全民共用”?

  據介紹,國有資本收益全民共用,不僅體現在上交國有資本收益,還體現在企業留存收益投資形成的資産、稅收的增加以及國有股減持轉社保等方面。

  中央企業留存收益再投資,轉化成更多的國有資産。2004—2009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22468億元,扣除從2006年開始上交的國有資本收益1686億元,留存收益20782億元;而同期中央企業歸屬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從31480.5億元,上升到62976.5億元,增加了31496億元。也就是説,國有資本2萬億元的投入,形成了3萬億元的資産。

  企業發展,增加了國家稅收。2010年國資委監管的122戶中央企業上交稅費1.4萬億元,同比增長27.7%。2005—2009年全國國有企業上交稅金由1.2萬億元增加到2.3萬億元,年均增長17.7%。

  按照國務院決定,國有企業上市股份的10%轉讓給社保基金。截至2009年底,已經有1561.26億元國有股權轉讓收入劃歸社保基金,佔全部社保基金財政性收入的41%;“十一五”期間,中央企業國有股減持轉入社保基金589億元,成為社保支出的重要資金來源。國有股減持轉入社保,充分體現了國有資本收益的全民共用。

  上交多少才合適

  競爭性領域國企上交比例提至上市公司分紅平均水準

  據介紹,國務院確定並調整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既考慮了政府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國有資本收益,也考慮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其目的是既有效處理好了企業自身經營積累和國民經濟持續發展需要的關係,也避免了計劃經濟時期“寅吃卯糧”,“殺雞取卵”等問題的再次出現。

  現階段,中央企業在推進改革發展、解決歷史包袱、加強技術創新等方面還需要大量投入。首先是中央企業擔負著國家基礎産業和支柱産業重任,所需固定資産投資巨大。比如,石油後續資源的勘探和接續,大規模的電網建設和改造等,每年都需要大規模的投入。2009年中央企業固定資産投資規模達到2.3萬億元,相當於當年凈利潤的3.9倍。

  其次是中央企業歷史負擔較重。近年來,國有企業承擔了企業辦社會、冗員安置、離退休人員統籌外負擔等鉅額費用,據估算,僅中央企業廠辦大集體人員安置費用就高達1000億元左右。此外,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方面需要投入很大。

  最近,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國有企業經營狀態進一步改善,尤其是國有企業包袱基本上化解掉以後,國有企業上交紅利比例肯定會進一步提升。最終應該提升至什麼水準,對於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預計上交比例提升到國內上市公司分紅的平均水準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狀態。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