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總産“七連增”為抑通脹打下基礎

時間:2010-12-10 15: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官方今日高調公佈今年糧食豐收消息,為當下穩物價派出“定心丸”。農業部8日稱,2010年中國糧食總産達10928億斤,比上年增加312億斤,增長2.9%,實現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連續七年增産。

  中國人有句老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價的穩定決定了未來物價的走勢。社科院專家也指出,本世紀以來,中國遭遇的三次較為明顯的通貨膨脹壓力,其直接導火索均關乎農業。糧食豐收對於物價穩定的基礎性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糧食豐收對於平抑物價意義重大,同時為政府遏制通脹提供了物質基礎,為政策措施的落實提供了時間保證。試想,倘若糧價減産造成物價暴漲,勢必打亂中國政府為“十二五”謀局的陣腳,使政府忙於四處“救火”,勢必影響其他關乎民生的大政方針的落實。由此可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糧食生産,是整個社會的一顆“定心丸”。

  立足於國家安全高度,糧食豐收的意義同樣不可低估。顯然,人口眾多的中國對於糧食有著極大的需求,倘若糧食不能實現基本自給而大量依賴進口,必然給外人以可乘之機。彼時,中國糧食安全防線將面臨被外國低價糧擊潰的風險,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受制於人,這對於中國國家安全將是一記災難性的打擊。“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中國民生的促進,也勢必因之而淪為空談。

  居安還需知危,目前中國的糧食安全尚處於較為薄弱的階段。隨著城鎮化、工業化不斷發展,糧食需求增長、耕地減少、淡水資源緊張的趨勢不會改變。可以説,中國糧食安全形勢雖無近憂,但仍需遠慮。許多國家在推進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中忽視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産,不同程度地引發了糧食危機,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有鋻於此,中國當局始終強調,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中國在任何時候都要繃緊糧食生産這根弦。2004年以來,中央連續發出7個一號文件,進一步加強糧食安全工作,著力健全和完善糧食宏觀調控政策體系,堅決守住18億畝的耕地紅線和95%的糧食自給率底線。面對近年來災害頻發、資源約束增強、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等不利形勢,中國政府及時採取加強糧食生産的重大舉措,著力化解宏觀經濟變化和自然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未來,中國更是要緊抓糧食生産,牢牢把握糧食生産的主動權,要充分發揮科技在糧食生産中支撐作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好價格引導、國家支援、利益補償等穩定發展糧食生産行之有效的“組合拳”,加快建立健全防災減災體系,為糧食安全多加幾把保險鎖,為抑通脹、保民生保駕護航。(完)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