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建産業化示範區 發揮龍頭企業集群效應

時間:2010-09-25 15: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25日電 據農業部網站消息,9月24-25日,農業部在安徽合肥召開全國農業産業化示範區工作座談會。會議圍繞貫徹落實今年中央1號文件關於“建立農業産業化示範區”的要求,交流各地建立農業産業化示範區的做法和經驗,研討推進農業産業化示範區建設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為全面推進農業産業化示範區建設做好準備。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出席會議並作講話,強調穩步推進農業産業化示範區建設,推動龍頭企業集群發展,進一步提升農業産業化發展品質和水準。

  陳曉華指出,近年來農業産業化得到快速發展,特別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09年底,全國各類農業産業化經營組織達到22.4萬個,其中龍頭企業近9萬家,帶動農戶1.03億戶,農戶年戶均增收1900多元。目前,我國農業産業化經營已進入創新提升階段,由數量擴張向品質提升轉變,由鬆散型利益聯結向緊密型利益聯結轉變,由單個龍頭企業帶動向龍頭企業集群帶動轉變。建立農業産業化示範區正是適應這種發展趨勢、深入推進農業産業化發展的客觀需要,對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建立農業産業化示範區,以優勢産業為基礎,以優勢企業為主體,依託現有農産品加工物流園區,推動龍頭企業集群發展,有利於發揮龍頭企業集群集聚效應,創新組織帶動模式,是提升農業産業化發展水準、增強輻射帶動能力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強化企業間的分工與協作,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産基地,促進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應用,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的有效途徑;有利於形成産加銷有機結合、一二三産業協調發展的格局,培育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是激發縣域經濟活力、推進小城鎮建設的重要手段;有利於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推動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優化資源配置、統籌城鄉發展的具體措施。各地在實踐中,探索出園區帶動型、大型龍頭企業帶動型、優勢産業帶動型和批發市場帶動型等不同模式,為推動農業産業化示範區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

  陳曉華強調,建立農業産業化示範區是一項新的工作,要深刻理解、準確把握建立農業産業化示範區的總體思路和目標原則。要緊緊圍繞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現代農業建設為主線,以龍頭企業集群集聚為重點,按照創新、提升、優化、拓展的思路,統籌兼顧,著力推進龍頭企業集群發展,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創新農業産業化發展模式;著力推進企業科技進步,促進産業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著力推進産業鏈建設,實行生産、加工、銷售有機結合,整合優化資源配置;著力推進標準化生産,促進産品品質提高,推進品牌建設,拓展市場空間和發展領域,增強示範區集聚輻射帶動功能,推進農業産業化快速健康發展。力爭到“十二五”末,在全國糧棉油、肉蛋奶、園藝、水産和特色農産品生産大縣,建立一批國家農業産業化示範區,進一步提升農業産業化水準。在推進示範區建設中,要堅持耕地保護、尊重農民意願,堅持機制創新、增強帶動能力,堅持因地制宜、加強分類指導,堅持部省共建、以縣為主。

  陳曉華提出,要突出重點,明確農業産業化示範區建設的主要任務。一是引導龍頭企業向優勢産區聚集,大力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培育壯大主導産業。二是強化上游産業鏈建設,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原料生産基地,推進高標準生産基地建設。三是依託資源和區位優勢,推動龍頭企業集群與專業市場和農産品産地批發市場對接,發展現代物流産業,完善農産品市場功能。四是推動龍頭企業採取多種形式與合作社對接,鼓勵龍頭企業建立和完善為合作社服務的專門機構,提高輻射帶動能力。五是整合示範區內龍頭企業技術人才、實驗設備等資源,建立公共科研開發推廣服務平臺,提升科技創新與推廣能力。六是發揮區域內龍頭企業品牌優勢,整合品牌資源,打造區域品牌,提升品牌價值。

  陳曉華要求,各級農業産業化主管部門要及早謀劃,紮實做好示範區建設工作。要深刻理解建立示範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形成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要認真總結各地推進農業産業化示範區建設的經驗做法,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目標,抓緊制定指導示範區建設的意見。要從本地實際出發,針對不同情況不同特點,加強分類指導。要採取多種方式,大力宣傳示範區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先進典型,營造示範區發展的良好氛圍。

  各省(區、市)農業産業化辦公室和農業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安徽省、湖北省、河北邯鄲、山東濰坊、遼寧北鎮和四川郫縣等在會上作了典型發言,與會代表參觀了合肥市肥東農業産業化示範區和2010中國安徽(合肥)農業産業化交易會。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