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謀劃教育投入4%目標資金缺口數千億

時間:2010-07-12 08:53   來源:經濟觀察報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已獲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通過後的規劃將於近日公佈。同時,各部委的相關解釋文件將一同發佈。

  在綱要中最引人注意的是 “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2012年達到4%”。

  財政部負責教育資金投入的教科文司在6月份召開預算會,對綱要落實所需資金規模以及分年度投入計劃和投入方向以及籌措資金方面進行研究落實。

  “實現這個目標財政缺口有幾千億”,財政部官員表示。

  為籌集足夠的資金投入教育,財政部計劃在年初預算中規定,中央和地方財政教育投入增長幅度要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而年底如果有超收收入,將用於追加教育經費。

  確定主要投向

  據2008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顯示,2008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為3.48%,約合10450億。隨著中國GDP的逐年遞增,2012年的4%將是一個不小的數目。“GDP是增加值,每一年累加,所以只會增長,對應的財政在教育上的投入也肯定會逐年增加。”財政部官員解釋。

  財政部目前正在抓緊謀劃落實教改規劃,將與綱要一同公佈一個解釋性文件,解釋財政在落實綱要中提到的各項目標的規劃。

  “地方現在還沒有正式討論財政如何投入的問題,綱要公佈後,出臺省一級綱要實施意見,財政投入計劃將根據每個省的意見去落實。”江西財政廳官員表示。

  據記者了解,各級財政下一步教育經費投入主要增長點之一在農村學前教育上。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原院長胡瑞文説,農村學前教育現在普及率還不到40%,學前一年的教育也不到60%。

  江西財政廳官員也證實,縣鄉幼兒園幾乎都是民辦,政府目前在學前教育上投入相對較弱,尤其在農村學前教育上投入更少。

  胡瑞文認為:“農村學前一年的教育應該政府買單,三四歲可以不管,但是五歲的時候應該管”。

  近年各級財政在義務教育保障機制上投入頗大,建立了全方位的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給予補貼,地方政府做出配套。這個機制中,中央財政包攬了西部省市80%的經費,中部省市60%的經費,東部沿海省市視情況給予不同補貼。

  義務教育這塊從中央到地方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投入機制,在實現4%的目標過程中,將提高欠發達地區生均經費標準。目前生均教育公用經費最高和最低的省相差11倍。

  中央教科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程方平説,按照常理最多的還是應該投入到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方面。但誰多誰少要看教育投入的價值判斷,如果是為了提高國民基本素質,那麼在基礎教育上要有更多的投入,如果要關注高端,導向就會有些變化。他認為,從教育部的一貫做法來説,可能會偏重學術性的教育,也就是説高等教育上。

  4%如何實現

  財政部副部長丁學東就實現4%的目標表示:我們對實現4%的目標信心很大,同時感到難度不小。

  目前財政投入教育的很多基礎工作還做得不紮實,教育投入法規、辦學法規等相關法規都還沒有。

  從2004年到2008年,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是23.7%,佔GDP比重從2.79%到3.48%。財政部有官員表示,實現4%的目標,還缺幾千個億,但每年收入增量還需投入醫療、社保、科技等不斷擴大的民生支出。財政部認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努力。

  丁學東表示,實現4%的目標首先要保持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加強稅收徵管做好財力基礎。

  在支出安排上,有保有壓,保教育,壓一般,下一步各級政府和部委進一步壓縮公用經費將不可避免。

  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比重既取決於財政性教育經費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同時,它也取決於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中國2009年預算內財政收入佔 GDP的比重是20.4%,低於各國平均水準10個百分點左右,這也制約了中國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重的進一步提高。

  程方平在調研中了解到,地震以後很多地方要求校舍加固,但是地方配套資金經常不能到位,所以壓力全部都壓在了中小學校長身上,校長們只好集資或者亂收費。

  在調研中他還發現,職業院校按照規定國家投入一部分,地方投入一部分,但是地方財政投入到位率很低,那些學校的校長礙于上下級的關係,不好去找市領導要錢。

  財政部希望做出一份分年度投入計劃,並通過出臺獎懲政策和專項檢查等手段,督促地方政府將教育投入放在優先位置。

  據了解,中央與地方投入劃分上,下一步需要與地方協調研究才能定奪,而且這又涉及到財稅體制改革,中央地方收入劃分問題。

  程方平説,目前教育投入一次性撥款比較多,穩定持續的投入機制還沒有很好的建立起來。

  財政部近日也提出逐步建立政府多渠道籌措財政性教育經費的長效機制。此外財政部計劃在年初預算中規定,中央和地方財政教育投入增長幅度要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而年底如果有超收收入,將用於追加教育經費。

  財政部還希望通過採取足額徵收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適時對外資企業徵收教育費附加,形成比較穩定長效的經費來源。

  不論學前教育還是義務教育抑或高等教育都需要大量投入,程方平算過一個賬,僅僅4%根本不夠用,世界上的教育強國的投入都在7%-8%之間,他建議,應發揮社會資金的投入,例如美國政府投入佔到三分之二,社會資金佔到三分之一。社會資金包括學雜費,企業辦學,捐贈,科研,社會服務,培訓等收入。席斯 康怡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