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出口或觸頂 外貿新政或本月出臺

時間:2010-07-09 14:16   來源:上海證券報

  在匯改、出口退稅政策壓力下,將於10日公佈的6月份外貿數據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6月份的出口是繼續延續5月份超預期的增長,還是在政策壓力下明顯收縮?市場對數據的分歧從未如本月一般明顯。對於本月出口同比增速的預期,券商報告中高看至53%左右,低看則為30%左右,浮動超過20%。

  6月外貿利空當頭。

  6月19日,央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其後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市場價創新高。

  時隔三日,財政部等宣佈,自7月15日開始,取消部分鋼材、有色金屬建材等在內的406個稅號産品的出口退稅。

  這些政策對出口企業的影響不言而喻,但對6月而言,政策效應似乎還並不明顯。一位鋼鐵貿易企業人士稱,取消出口退稅政策給企業留有一定的準備時間,這會讓企業在近期加速裝船和完成訂單,短期反而會刺激出口的完成。

  從現行指標看,一般而言PMI有2個月左右的滯後期,6月的出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3、4月的PMI新出口訂單指數,而當時的數字仍保持高位增長。4月份,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繼續延續回升態勢,指數高達57.9%。

  另外,從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的數據來看,6 月上、中旬北美、歐洲、地中海航線提前進入運輸旺季,運輸需求較5 月有較大增長並始終保持在較高水準。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自6月以後,出口將開始真正進入“前高後低”軌道。一是政策效應,二是勞動力成本提高、貿易摩擦不斷、歐債危機影響逐步顯現等因素疊加。

  5月份的PMI的出口訂單指數已經出現放緩跡象,而6月的指數繼續延續放緩之勢。據此,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預測,從6、7月開始,出口增速可能出現下降。

  商務部人士認為,未來幾個月,歐洲債務危機對我國外貿出口的負面效應可能逐步顯現。

  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也稱,出口下半年會出現回落,四季度回落速度更加明顯。

  影響下半年外貿的另一層因素是,政府將加快外貿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近一段時間來,商務部加緊了對各地特別是外貿大省的調研。並且,關於加快服務外包、扶持現代服務業的政策也頻繁出臺。

  據悉,為加快外貿方式轉變,商務部將在本月內出臺關於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指導意見,並以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的形式下發。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