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媒體分析強調中國宏觀經濟不存在“滯脹”

時間:2010-07-05 12:21   來源:新華網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回升向好趨勢更加明顯,向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在國內外經濟環境極為複雜、災害頻發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至為不易。

  另一方面,突然而至的歐洲債務危機讓世界經濟前景撲朔迷離。國內通脹預期有所加強,房地産調控任務艱巨,鋼鐵等行業面臨著巨大的結構調整壓力。

  如何在複雜環境中把握好調控的基調和尺度,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將對下半年乃至未來一段時期經濟發展提出嚴峻的考驗。

  由政策刺激轉向“自主”增長——既沒有過熱也沒有出現趨勢性下滑,更不存在“滯脹”

  一度被稱為“救火隊長”的賈貴南,是浙江省義烏市幫扶企業穩定健康發展辦公室主任。今年他的工作大變樣——從四處幫陷入絕境的企業補資金鏈“窟窿”變為忙著幫想擴大投資的企業上項目,從晝夜連軸工作變為按時下班。

  “義烏的企業家經歷了一段恐慌,如今已經找回了信心。從上半年情況看,經濟基本恢復到危機前的水準。”今年前五個月,這裡的工業生産和投資同比增速分別超過20%和50%。

  義烏只是一個縮影。從全國的情況看,前五個月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7%,出口增長33.2%,增勢強勁。

  更為重要的是,經濟政策從應急逐漸轉入常態。宏觀調控的大方向仍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而在一些具體政策上有新的調整。比如信貸的投放量正逐步回歸正常,同時對一些存在泡沫的領域比如房地産市場果斷出手。

  增長的動力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一個趨勢是,消費和出口的拉動正在加強,這是我們期盼的。另一個趨勢是,投資中民間投資的分量正在加重,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增強。

  “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由政策支撐的回升,向市場驅動的可持續增長的交替過程中,這段交替期非常關鍵。”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分析。

  近兩三個月,我國工業增速略有回落,物價漲幅有所上升,引起了一些人對“滯脹”的擔心。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分析:上一輪經濟上升期工業增速多在16%上下,今年工業增速從年初20.7%回落到5月份的16.5%,既有基數原因,也是在正常區間的適度減緩,有利於結構調整,不能看做是“滯”。

  他進一步指出,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雖然達到3.1%,但有翹尾因素,仍然是結構性的溫和上漲,不能看做是“脹”。

  世界銀行最新一期《中國經濟季報》認為,中國經濟繼續有力增長,最近略為放緩但前景依然良好,全年通脹前景有限。預計全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率為9.5%。世行作出這樣的預測,實際上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