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發佈2010年西部大開發工作安排

時間:2010-04-27 15:29   來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

  2009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形勢最為複雜、面對挑戰最為嚴峻的一年,也是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迎難而上、取得明顯成績的一年。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及時出臺一系列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政策措施。西部地區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共克時艱,堅持實施並不斷完善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所有計劃,較快地扭轉了經濟增速下滑勢頭,為全國克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一、2009年西部大開發進展情況

  (一)應對危機措施及時有力,經濟回升向好趨勢明顯

  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遇到較大困難,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明顯下滑,超過500萬農民工失業返鄉。國務院及時召開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會議,研究出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西部地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中央進一步加大了投入力度,全年西部地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49662億元,增長38.1%,高於各地區加總平均水準8.6個百分點,其中,下達中央基本建設投資1589億元,佔投資總額的43.2%。加大了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全年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轉移支付10058億元,增長26.8%,佔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總額的44.1%。加大了項目支援力度,全年新開工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18項,投資總規模達4689億元。

  這些政策有力地促進了西部地區經濟企穩回升。初步統計,2009年,西部地區生産總值66868億元,增長13.5%。實現地方財政收入6055億元,增長17.4%;地方財政支出17549億元,增長27.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039億元,增長19.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5%。進出口總額915億美元,下降14.3%,但自11月來,單月外貿進出口額止跌回升。西部地區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1億美元,增長7.4%;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談判簽約額30億美元,佔全國的69%。城鄉居民收入達到14213元和3817元,比上年分別增加了1242元和299元。

  (二)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

  鐵路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精伊霍、大理至麗江、臨河至策克等鐵路以及鄭州至西安客運專線建成通車,新增鐵路營運里程2662公里,貴廣、蘭渝、南廣、蘭新第二雙線等有序推進。國家高速公路網西部路段、西部開發公路幹線、進藏公路和農村公路建設加快推進,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2120公里。一批新建、改擴建機場加快建設。小灣、拉西瓦、瀑布溝等一批水電站相繼投産,新增裝機容量1000多萬千瓦,溪洛渡、向家壩等水電站建設進展順利,貴州黔中、四川亭子口、西藏旁多等大中型水利樞紐以及青海積石峽等水電站開工建設。西氣東輸二線西段工程建成通氣。新增光纜線路44.8萬公里,3G網路基本實現地級以上城市全覆蓋。全年新增建設用地計劃155萬畝,保障了各類事業發展用地。

  (三)生態建設紮實推進,環境保護力度加大

  落實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規劃,建設基本口糧田883萬畝、經濟林310萬畝,

  安排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1159萬畝。退牧還草穩步推進,安排圍欄建設7885萬畝、草地補播改良2351萬畝。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進展順利,西南岩溶地區石漠化治理以及塔裏木河、黑河、石羊河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有序推進,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全面實施,完成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面積3.12萬平方公里。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力度不斷加大,甘肅省迴圈經濟總體規劃批復實施,滇池、三峽庫區及其上游、黃河中上游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進展順利。安排西部地區重點節能項目325個,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249個,重點污染源治理項目75個,迴圈經濟和資源節約示範項目29個。

  (四)特色優勢産業快速發展,産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

  西部地區積極發展特色經濟,培育出一批有一定競爭力、發展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主導産業。農牧業産業化進程不斷加快,甘肅馬鈴薯、雲南茶葉、青海油菜、新疆棉花和番茄、內蒙古牛羊等已經成為區域性品牌産品。寧東煤電基地建設進展順利。新疆獨山子1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重慶蓬威百萬噸級PTA技術裝備國産化示範項目全面投産。廣西木薯燃料乙醇一期工程投産並穩定運作,內蒙古伊泰煤間接液化示範項目試車成功。甘肅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大唐內蒙古煤制天然氣項目開工建設。重大裝備製造研發設計、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製造和系統整合的整體水準明顯增強,航太航空、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技術産業發展規模和水準不斷提高,高技術産業總産值增長19.6%。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建設44個國家地方聯合創新平臺,認定17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旅遊産業加快發展,全年接待入境旅遊人數1062萬人,實現旅遊外匯收入43億美元,國內旅遊快速增長。

  (五)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基本公共服務水準穩步提高

  “兩基”攻堅成果不斷鞏固,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力度繼續加大,實施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政策,招聘特崗教師3.7萬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支援西部地區42所地市級重點中醫院、434所縣級醫院、1317所中心鄉鎮衛生院以及386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繼續保持低生育水準。社會保障體系覆蓋範圍繼續擴大。西部地區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250萬人、8497萬人、2306萬人和2229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實現全覆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有序開展,覆蓋人口超過3000萬人。住房保障全面推進,通過新建、改建等方式籌集廉租住房81萬套,新建經濟適用住房37萬套,支援近60萬戶農村貧困戶家庭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16萬個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實現通廣播電視;支援137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持續改善,解決了217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增沼氣用戶200萬戶,新建農村公路5.3萬公里,實施生態移民35萬人,自然村通電話比重達到90.8%,鄉鎮通寬頻比重達到93.6%。人才開發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幹部交流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博士服務團、西部之光等工程穩步推進。農民創業促進工程加快推進。

  (六)區域政策有序實施,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突破

  堅持以線串點、以點帶面的空間發展模式,突出抓好重點地區和特殊困難地區發展,推動各類區域協調發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全面實施,《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正在抓緊編制,三大重點

  經濟區已經成為引領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高地。新疆天山北坡、呼包銀等經濟區對周邊地區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等省藏區、寧夏、廣西等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得到積極落實,5個民族自治區生産總值突破23000億元,增速達到13.8%。扶貧開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全年中央財政用於西部地區的扶貧資金達124億元,佔全國的64%。《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編制工作穩步推進,延安、榆林、慶陽等革命老區發揮資源富集優勢,著力打造國家能源基地。

  (七)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水準全面提升

  國有企業改革取得積極進展,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西部地區積極承接産業轉移,已有近20萬家東部企業到西部投資創業。重慶、成都加快推進統籌城鄉改革,進一步搞活農村經濟。以西安為中心的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建設穩步開展。積極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相關配套改革。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深化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如期建成,深入拓展與上海合作組織、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穩步開展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建設,廣西欽州保稅港區通過國家驗收。

  (八)災後恢復重建進展順利,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恢復

  四川、甘肅、陜西三省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已開工34700多個、完工25600多個,完成投資6545億元,佔規劃總投資的65.5%。農村居民住房重建已基本完成,城市居民住房重建加快推進。95%以上中小學生已在永久性校舍學習,其餘學生將於2010年春季學期搬入永久性新校舍。北川新縣城,汶川、青川縣城和映秀、漢旺等重災城鎮加緊建設。對口支援成效顯著,已確定支援項目3424個、援建金額744億元,其中3139個項目已開工建設,援建資金到位449億元,1833個項目建成投入使用,部分對口支援省市已經基本完成了原定三年的主要援建任務。

  二、2010年西部大開發工作安排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全面勝利的關鍵之年,也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承前啟後的關鍵之年。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會議部署,紮實推進西部大開發,對於進一步鞏固經濟回升向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保持西部地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抓緊頒布實施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研究制定相關配套辦法和實施細則,切實將西部大開發政策措施落實到位。認真做好國務院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的各項籌備工作,深入開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10週年系列宣傳和表彰活動。密切跟蹤分析經濟形勢,加強經濟運作監測,及時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繼續加大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和各類專項資金的支援力度,新增中央投資重點向民生工程、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産業結構調整和災後恢復重建等領域傾斜。開展《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

  (二)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

  加強重點項目前期工作,繼續新開工一批重點工程,加快構建適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進一步擴大綜合交通網規模。加快鐵路客運專線、區際幹線、開發性新線和煤運通道建設,強化既有線路及樞紐擴能改造,積極推進口岸鐵路建設。繼續推進國家高速公路網西部路段以及西部開發八條公路幹線建設,打通省際間、城市間斷頭路,力爭基本建成西部開發八條公路幹線。加強西部地區機場佈局。繼續推進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加快寬頻互

  聯網、3G網路等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油氣管網、電網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鞏固退耕還林和退牧還草成果,抓緊編制退耕還林總體方案、退牧還草“十二五”規劃,完善退牧還草政策。研究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的政策法規框架,抓緊研究起草《生態補償條例》,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等重點生態工程以及青海三江源、甘肅祁連山等生態區建設。加強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加快推進甘肅省、青海省柴達木等迴圈經濟示範區建設,支援建設一批迴圈經濟重點項目。

  (三)強化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快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推進田頭水櫃、集雨水窖等小型微型水利設施建設,擴大節水灌溉面積,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推動農業産業化經營,加快特色農産品生産基地建設,積極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支援農産品市場升級改造,推動生産與市場對接。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加大農村“水電路氣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推進農村沼氣和農村電網改造,加快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力爭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通瀝青(水泥)路、建制村通公路,統籌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發展。

  (四)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産業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調整産業結構,增強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加強礦産資源勘探,提高資源轉化利用水準。集約發展能源化工及礦産資源加工業,鼓勵發展技術含量、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産品,逐步形成一批資源深加工産業基地。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培育一批裝備製造業基地。加快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資訊網路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揮西部地區國防科技工業優勢,加強軍地結合、軍民結合。深入挖掘歷史、民族等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特色文化産業。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和打造一批知名旅遊景區和旅遊線路。

  (五)積極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和改善民生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繼續抓好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特殊教育學校建設、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等重大教育專項建設。加強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和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建設,推進地市及以上重點中醫院建設,扶持和促進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實施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提高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水準。繼續實施“少生快富”工程,做好孕産婦和婦幼保健工作。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發展公益性文化體育事業。穩定和擴大就業,進一步加大對勞動密集型産業、服務業、中小企業以及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支援力度,切實增加就業崗位。加快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範圍,加快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加強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繼續做好東部城市對口支援西部人才培訓工作,加強各級各類人才培養、培訓以及交流,積極引進國外智力。

  (六)加大改革開放力度

  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和戰略性調整,實施優勢資源轉化戰略,積極承接東中部地區産業轉移。大力改善投資環境,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深化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定價和費用分攤機制。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配套政策,繼續推進草原基本經營制度改革。抓好國家出臺的支援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重點經濟區規劃、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組織編制重點

  經濟區域發展規劃,開展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發攻堅的前期研究。充分發揮沿邊優勢,推動與周邊國家的經濟貿易文化交流。積極推動廣西東興、雲南瑞麗、新疆喀什、內蒙古滿洲裏等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編制西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支援有條件的沿邊地區增設邊境經濟合作區,探索在條件成熟的地區設立跨境經濟合作區,提高邊境地區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水準。統籌規劃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發揮保稅貿易的重要作用。

  (七)努力完成災後恢復重建任務

  加快推進城鎮居民住房重建,確保災區群眾全部住上永久性住房。逐步建設完善集中安置點配套設施,全面恢復和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加快交通、通信、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恢復重建。到今年9月底,基本完成災後恢復重建的主要任務。組織開展恢復重建工程品質全面檢查,確保品質安全、施工安全和資金安全。做好對口支援工作,加強指導協調,認真總結經驗,開展對口支援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活動。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