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長邁向促轉變 奠定中國崛起的堅實基礎

時間:2010-02-21 09:32   來源:中國廣播網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6時32分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促轉變”定為2010年的工作重點,從保增長到“促轉變”,將奠定中國崛起的堅實基礎,為我們展現更加快速、高效、環保、公平的發展前景。10-02-21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為什麼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在這時候變得如此迫切?國務院政策研究室李培育説,過去世界歷次經濟危機發生以後,都會帶來一個經濟結構的大調整、大變革,這次危機也不會例外。李培育:中國應該順應變化的趨勢,這中間最重要的就是促經濟方式的轉變。

  金融危機之後,我國經濟發展方式“三高一低”的弊端更加突顯,這是推動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另一個關鍵。我國的傳統經濟發展方式一直存在著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問題,發展不平衡。以鋼鐵行業為例,2009年68家大中型鋼鐵企業産量同比增長11.27%,銷售收入卻同比下降10.14%,利潤也下降33.62%。綜合判斷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中央黨校辛明:“在這種情況下,不是我們想不想轉,而是不轉我們都沒辦法了。”

  實際上,早在15年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就開始頻頻出現于我國的各種關鍵文件。但是15年過去了,我們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並不盡如人意。為什麼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得不到有效轉變?國家統計局長馬建堂説,GDP至上的思想在我們實際經濟活動當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在GDP數據上互相攀比、左顧右盼。”

  而歷史上形成的經濟結構問題,包括收入分配結構、産業結構、城鄉結構也從多方面制約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2010年被稱為“轉變之年”,然而轉變涵蓋的內容卻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歸納了轉變中的三條主要脈絡:從投資、出口帶動向投資、消費、出口協調帶動;從第二産業帶動到第一、二、三産業共同帶動;從高消耗帶動向依靠科技創新、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這是實際上有助於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結構。

  在巴蜀松看來,從2009年開始的“轉變”,在2010年底將初見成效。對中國資本市場非常熟悉的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觀察到,發展方式轉變已經在改變很多上市公司的經營行為,而這種影響在2010年將進一步增強:投資者非常注意依靠科技、或者推出新産品的手段帶動的企業,這些企業就有可能在促轉變中分一杯羹,得到壯大。(記者季蘇平 王嫻)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