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測算新方法首發 新法令中國順差大縮水

時間:2013-01-18 10:45   來源:京華時報

  為了更準確反映全球化時代國際貿易現狀,經合組織與世貿組織經過多年合作,16日推出了全球貿易測算新方法——附加值貿易測演算法。按照此方法,中美貿易順差將縮水25%。經合組織秘書長古裏亞説,這一測演算法將改變人們傳統的貿易觀。

  “附加值”令中國順差大縮水

  “附加值”是指一件産品由於勞動力補償、關稅或利潤等産生高於原有價值的新價值。舉例來説,韓國向中國出口100美元自産商品,中國在對該商品加工後,以110美元的價格再出口美國。按照傳統的國際貿易統計方法,中國對美國産生了110美元順差,而美韓間並無貿易關係。而按照附加值貿易統計法,韓國對美國産生了100美元順差,而中國對美國只産生10美元順差。

  由於全球形成産業鏈,一些工業製成品在生産過程中有可能多次跨越國界,而不再是原有意義上的出口和進口。按照傳統統計方法,出口被視為有利於促進GDP,而進口對GDP是負貢獻。但按照附加值貿易統計法,進口是出口的促進因素,在多數經濟體中,約1/3的進口都是為了出口。

  蘋果手機是使“附加值貿易”這一概念得以流行的一個例子。亞洲開發銀行的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在蘋果手機貿易上對美出口值約為20億美元,若以附加值測算,中國在這一貿易上對美出口額實際僅為7300萬美元;而中國當年也從美國進口1.215億美元蘋果手機零部件,若以附加值測算,中國在這項貿易上對美實際存在4800萬美元的貿易逆差,而不是順差。

  經合組織秘書長古裏亞在新聞發佈會上説,按照附加值測算,2009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大約“縮水”25%,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附加值的進口占較大比重。

  貿易壁壘擾亂國際産業鏈

  經合組織貿易政策高級分析師塞巴斯蒂安米魯多説,附加值貿易測演算法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國際産業鏈,有助於理解一個國家在國際産業鏈中的地位。以電子行業為例,中國製造電子産品中只有60%是在中國國內産生的價值,而這60%大部分是勞動力價值。這就是説中國仍處於國際産業鏈的工業加工環節。而以一些原材料生産國為例,它們在出口原材料之後,就不再參與國際産業鏈,也就不再産生附加值。

  米魯多説,新的統計方法也可清晰地顯示出“自由貿易”的重要性,因為一國貿易和國內經濟政策將不僅影響其直接貿易夥伴,還將通過國際産業鏈傳導到整個國際市場。相反,貿易壁壘不僅對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産生巨大不利影響,而且有可能擾亂甚至中斷國際産業鏈。國際貿易談判需要正視這些新的現實,各國政府也需要採取措施幫助出口企業更好管理其在國際價值鏈中的地位。

  在新聞發佈會上,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和匯率問題成為記者關注的話題。對此,古裏亞強調説:“今天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世界製造’,匯率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和關聯性要小得多。”拉米則表示,附加值貿易數據庫顯示,過多關注雙邊貿易的盈與虧“沒有意義”。出口國通過匯率來加強競爭力的想法在國際産業鏈越來越複雜的背景下是不真實的。

  新方法有助於重估貿易失衡

  古裏亞和拉米共同呼籲各國支援附加值貿易測演算法,認為新的統計方法將幫助各國政府制定更符合國家利益的貿易政策。兩大組織也還將採取後續行動。經合組織預計在今年5月發佈一份有關全球價值鏈與貿易政策的報告,而世貿組織將於7月在瑞士日內瓦討論貿易政策支援的問題。

  分析人士認為,附加值貿易測演算法出臺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一方面,近年來國際貿易失衡問題成為二十國集團內部爭論焦點,在全球化和國際分工日益發展的條件下,傳統的貿易統計方法也顯現出弊端;另一方面,拉米近年來多次呼籲適應國際分工性質的變化改變衡量貿易流量的方法,用出口附加值來對國際貿易進行測算。

  國際投入産出協會副主席、國民經濟核算專家郭傑民説:“用附加值來測算國際貿易是一個新的統計方法,它有助於各國重新評估貿易失衡問題,是一項有益的嘗試。”但他同時也指出,關於附加值貿易統計法的研究剛起步,僅涵蓋了40個國家的18大産業。這一方法離最終得到國際公認和普遍採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米魯多也指出,即使附加值貿易測演算法得到廣泛應用,它也只是一個工具,將對各國貿易政策的制定以及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與談判發揮參考作用,但並不能直接改變貿易政策或貿易規則。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