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年底東盟經濟將實現全面的互聯互通

時間:2012-12-27 14:56   來源:經濟日報

  2012年,東盟經濟發展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為2015年年底建成東盟經濟共同體而全面落實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

  2010年10月第17屆東盟領導人會議通過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是東盟為到2015年建成東盟經濟共同體、政治安全共同體和社會文化共同體的全面合作行動綱領,多達700多項的工程和計劃,囊括了東盟經濟社會文化的各個領域,其中用於陸海空交通、電力通信、金融證券、農業、旅遊、科技資訊和人力資源等基礎設施建設的總投入高達600億美元。

  截至目前,東盟經濟一體化進展順利,75%的主體架構已經建立,剩餘的25%也進入攻堅提速階段,完成或取得初步成效的互聯互通項目碩果纍纍:

  ——東盟證券交易所正式啟動。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2012年9月率先正式連線,標誌著東盟證券交易所正式啟動。作為東盟互聯互通規劃重點之一的東盟證券交易所連接計劃,包括東盟6個國家的7個證交所,上市公司總數將超過3600家,總市值將達到2.1萬億美元,按市值計算將成為全球第八大證券交易所。

  ——“東盟銀行”計劃進展順利。為實現金融業互聯互通,東盟10國央行決定,統一將財務內容及貸款餘額等達到一定基準的金融機構指定為“東盟銀行”,旨在支援高信譽金融機構在各地進一步開展業務,改善市場環境和金融服務,來自新、馬、泰、菲和印尼5國的銀行成為首批東盟銀行成員。

  ——泰越老緬柬5國大米聯盟正式建立,這對打破非傳統大米生産和出口國控制國際市場大米價格的不合理現象、加強水稻種植加工的技術和管理合作、提高大米産量和品質、規範國際市場大米正常交易並穩定米價、保護世界主要大米生産國以及農民的利益、培育區域乃至國際大米自由貿易區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2011年簽署的東盟單一航空市場和東盟貨物過境便利化議定書繼續順利實施,包括15個項目的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公路、鐵路和海運基建項目已于2012年全面鋪開。第33次東盟運輸高官會議決定,運輸領域互聯互通的優先項目包括東盟高速公路網、東盟滾裝船海運系統、短途海運線路總體規劃以及相關基礎設施等。

  ——各國海運樞紐港擴建項目陸續啟動。其中,新加坡港2018年擴建工程竣工後,集裝箱年吞吐量將從現在的2990萬箱增加至5500萬箱;馬來西亞巴生港2013年擴建竣工後,集裝箱年吞吐量將從800萬箱增至1000萬箱;印尼丹絨布祿港2017年擴建竣工後,集裝箱年吞吐量將從590萬箱增至1100萬箱。有專家認為,在客觀需求的推動下,東盟海運物流業在未來3年內仍將是互聯互通的重點之一。

  ——《2011年至2015年東盟旅遊發展戰略計劃》實施有條不紊展開。這個戰略計劃的核心,就是通過持續不懈的共同努力,繼續加強東盟旅遊業的整體宣傳,推進東盟地區旅遊産品持續建設,採取多種途徑大量培養旅遊人才,儘快實現區域內的航空自由,維護旅遊安全,到2015年實現東盟區域內各國公民免簽證、對其他國家遊客實行東盟單一簽證等措施,同時大力發展文化和生態旅遊,將東盟地區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旅遊目的地。為此,第15屆東盟旅遊部長會議達成了促進東盟旅遊一體化、密切東盟社會關係、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素質、確保旅遊服務品質、編制東盟旅遊市場行銷策略、開發新的旅遊産品、與對話夥伴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關係等7項後續協議,同時計劃推出“溫暖的東盟,溫暖的東南亞”品牌行銷策略,讓世界更多地了解東南亞。

  ——電力互聯互通提速,計劃在2014年完成東南亞區域內的電力聯網運作。屆時,經過統一調配、相互補充的東盟統一電力供應系統,將及時支援各個成員國對電力的不同需求,從而有力地支援區域經濟整體發展。另外,東盟能源合作項目,以及人力資源培訓項目等,也在積極落實中。

  ——國際合作漸入佳境。除內部成員國之間的合作外,東盟在互聯互通領域十分重視與鄰國加強合作,共同分享互聯互通建設成果。其中由於地緣、經濟依存度、自貿區合作水準以及發展方向等因素的推動作用,東盟—中國的互聯互通合作正在進入最佳狀態。自東盟提出互聯互通總體規劃以來,得到了中國的積極支援。中國設立了總規模100億美元的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並宣佈提供250億美元信貸,從公路、鐵路、水運、電力、通信、人力資源培訓等眾多領域,全面參與東盟國家互聯互通項目建設。

  互聯互通建設是2012年東盟經濟發展與合作的一大亮點,也肯定是未來3年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與合作的重點之一。互聯互通不僅是東盟2015年實現經濟共同體的基本保證,也是未來在亞洲實現世界最大自貿區(RCEP)不可或缺的根基,其歷史意義和對未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影響不可估量。(李國章)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