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非關稅壁壘呼聲漸高 中國東盟經貿喜憂參半

時間:2012-09-25 14:51   來源:中國青年報

  以前在電影裏才能看到的榴蓮,現在已成為尋常百姓享用的水果。北京市民陳波在自家門口農貿市場的水果攤,就能方便地購買到價格實惠的東南亞熱帶水果。這背後是近10年來,中國與東盟穩步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所帶來的結果。

  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各國領導人作出了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重大決策,共同簽署《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啟動了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程。

  2004年1月1日,根據《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中國與東盟實施了“早期收穫計劃”,包括榴蓮在內的500多種貨物最先實現“零關稅”。該計劃實施當年,“早期收穫”産品貿易增長率就達40%,超過全部進出口産品的平均增長水準。

  2012年金秋,在中國南寧舉行的第九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主題國緬甸的總統吳登盛表示,中國和東盟的友好交往進入第三個10年。中國-東盟以經濟合作、擴大貿易為中心的關係不斷鞏固,為雙方帶來了互利共贏。

  共同的利益把雙方緊緊連在一起

  今年,是中國-東盟自貿區啟動建設10週年的時間節點,自2002年《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訂,10年來中國與東盟在貿易、投資、次區域合作等領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中國已連續3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則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同時保持為中國第四大出口市場和第三大進口來源地。”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副部長高虎城説。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從2002年的548億美元到2011年的3629億美元,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年均增長20%;而截至今年8月,中方累計簽發自貿區優惠原産地證書238萬份,總金額878億美元,接受東盟國家證書92萬份,受惠貨值917億美元。

  不僅如此,中國與東盟相互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東盟對中國的投資從2002年的32.6億美元到2011年的70億美元,年均增長10%,中國對東盟投資則從2002年的0.8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29.1億美元,年均增長57%。截至今年7月,雙方累計相互投資已接近1000億美元。

  “貿易額快速增長的背後,是中國與東盟間的相互依賴、互利共贏。”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駱永昆説,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成,雙邊貿易和投資加速增長,更多企業受惠其中,有力支援了東盟內部一體化建設進程,對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起到積極推動作用。自貿區,就像一根“紅絲帶”,把中國與東盟經濟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在博覽會期間舉行的中國-東盟商會領袖論壇上,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負責人為馬中兩國分別在廣西欽州市和馬來西亞關丹市修建兩座工業園區感到驕傲;“這是提升雙邊投資最好的表現,他希望來自中國和東盟各國的企業商家,一起以實際行動推動貿易一體化、市場貫通化,共同提升行業合作,推進互聯互通。

  柬埔寨中國商會副會長張雲峰則表示,中國和柬埔寨兩國的經貿合作持續健康發展,雙方貿易增長迅速,中國已成為柬埔寨最大的外資來源地。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東盟,東盟的發展也需要中國,共同的利益把雙方緊緊連在一起。

  降低非關稅壁壘呼聲漸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在全球經濟增速普遍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國與東盟之間貿易規模以及投資規模增速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

  以貿易為例,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與東盟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較過往幾年年均20%的增速顯著回落。

  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仇鴻指出,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遠未消除、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的形勢下,目前經濟仍保持增長勢頭的亞太地區下行壓力已不斷增大,“深化投資合作,進一步優化區域內資源配置,延長並提升産業鏈,成為中國-東盟實現更高水準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舉措之一。”

  據了解,為進一步提高雙邊貿易水準,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中國提出了希望到2015年時,中國和東盟實現雙邊貿易額達5000億美元的目標。在越南工貿部副部長阮錦秀看來,要在未來3年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提升貿易便利化水準,並對一些敏感性的貨物貿易加大協調力度,營造更加有利於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的環境。

  儘管多年的關稅減免努力讓中國和東盟受益匪淺,中國已累計為東盟國家産品減免關稅約500億元。但這還遠遠不夠,降低非關稅壁壘的呼聲漸高。

  “中國-東盟自貿區內一些非關稅壁壘的成本甚至達到關稅壁壘的3倍之多。”聯合國貿發會議秘書長、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幹事素帕猜巴尼巴滴説,自貿區下一步的發展要致力於促進貿易便利化,清除貿易物流鏈中涉及通關程式和貿易物流的所有行政性、機制性和物理性障礙,消除非關稅壁壘,尤其在産品標準、技術規定、合格評定和憑證等方面。

  在此間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東盟質檢部長會議上,記者了解到,我國一項連續6年開展的調查顯示,中國有超過35%的出口企業不同程度地受到國外TBT(技術性貿易壁壘)和SPS(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影響。TBT和SPS已經成為繼匯率之後,影響中國外貿出口的第二大主要因素。

  同為發展中國家,東盟國家面臨的情況與我國也非常相似。特別是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步伐的加快,中國與東盟之間經貿和人員往來日益頻繁,這加大了背後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公共衛生風險,給雙方商品品質監督和檢驗檢疫帶來巨大的壓力。

  不少參會國代表表示,雖然雙方經貿合作不斷深入,關稅壁壘逐步消除,但是合作機制不健全、通關和檢驗檢疫環節過於複雜都阻礙了雙方的經貿發展,包括SPS在內的“非關稅”貿易壁壘仍為自貿區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希望各國加強合作交流,反對貿易保護,自覺維護WTO多邊貿易體系,自覺遵守相關規則,加強資訊共用,堅決反對和共同抵制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支樹平説。(記者 謝洋)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