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傳媒業迎來重組潮 礦業財閥積極介入

時間:2012-06-29 09: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澳大利亞兩家主流報紙本週突然傳出消息,報社數名高級編輯人員已宣佈辭職,因涉及該國傳媒業的重組整合,此事備受關注。分析人士指出,本輪媒體重組將推動澳傳媒業更加適應數字化要求,深刻改變某些媒體采編結構、內容風格和盈利模式,並可能帶來股權過於集中、內容同質化等新問題。

  據當地媒體報道,辭職事件的主角為菲爾費克斯(Fairfax)傳媒集團旗下《雪梨先驅晨報》總編輯(SM H )彼得弗瑞(Peter Fray)和墨爾本《時代報》(The A ge)總編輯保羅拉馬吉(PaulRam adge)等人。

  近期,這個號稱澳洲最大多媒體集團的傳媒巨頭正經歷“刮骨療毒”式的大重組,其調整範圍之廣、措施之激進為數十年來所罕見。重組不但觸及員工生計、也衝擊一些資深媒體人新聞理念和事業堅守。據悉,弗瑞等人決然請辭時,“心情複雜”、“情緒激動”,某些編輯人員當場落淚。

  以謀變圖存為口號,菲爾費克斯集團上周宣佈將裁員1900人。此外,集團還醞釀整合編輯部,改換旗下報紙板式,採取數字化行銷方式,實施所謂的“根本性變革”,以順應數字化時代。按照既定安排,集團將加速數字化訂閱策略,對數字化終端用戶推廣網上“分級計費”模式,並逐步推廣應用範圍。菲爾費克斯首席執行官格萊格海伍德(G regH yw ood)認為,此舉將有效減少印刷、配送成本。

  此外,集團還有意合併《雪梨先驅晨報》和《時代報》兩個報社編輯部,將現有大報版式調整為更加緊湊的小報,一來方便讀者攜帶,二來節約成本。集團還決定把報社采編人員裁減200人,並關閉兩處印刷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菲爾費克斯集團的此次戰略重組,並非管理層心血來潮,而是源於十餘年來數字革命帶來的挑戰以及傳媒方式和市場結構發生的深刻變化。由此可見,此次重組不是什麼先見之明,而實屬亡羊補牢。

  縱觀十多年來歷程,菲爾費克斯非但未能有效借力於數字技術革命,反而受制于子媒體過多、成本過高、效益偏低等弊端,以至旗下某些主力媒體日漸式微。由於應對新興網路媒體乏術,兩家報社的廣告收益逐漸流失,發行量更是連年下滑。

  為應對數字化挑戰,菲爾費克斯集團將旗下實體分割為“數字媒體部”和“印刷媒體部”兩大部分。但因缺乏內部統籌,負責新媒體業務的“數字媒體部”不斷蠶食兄弟紙質媒體的市場份額,內耗嚴重,實際新增廣告收入不足。

  另外,據菲爾費克斯最新統計,在集團旗下都市類媒體受眾中,紙質媒體讀者僅佔23%,數字化終端讀者佔77%,而這些媒體卻仍在印刷、製作、發行和配送領域耗費大量成本,佔其總成本30%以上。財務方面,從2004年到2011年,儘管菲爾費克斯營業收入從17.67億美元增至24.66億美元,凈利潤也由2.08億美元增至3.96億美元,但成本基數居高不下的弊端卻未得到有效解決,集團總體效益不高,股票收益率不甚理想。受此因素影響,菲爾費克斯股價從2004年的每股4澳元左右震蕩下跌至今天的每股0.55澳元左右。

  展望全局,菲爾費克斯的變革僅是澳傳媒行業經歷空前變局的一個縮影。事實上,澳洲傳媒業正經歷一場全行業變局。當局者試圖以實體合併、人員精簡、業態轉型、股權調整,以使相關媒體實現轉型。

  當前,傳媒巨頭默多克的澳大利亞新聞有限公司也在醞釀重組。

  此外,礦業財閥加緊染指媒體,謀求投資多元化和輿論影響力。澳大利亞礦業巨頭漢考克勘探公司董事會主席吉娜萊茵哈特近期增加持有菲爾費克斯集團和澳大利亞十號電視的股權,使其所持有的這兩家媒體股權分別增至19%和10.6%。

  據當地媒體報道,萊茵哈特素來以菲爾費克斯的“拯救者”自居,稱她的投資將使身處困境的菲爾費克斯具有“可持續性”。目前,萊茵哈特要求在菲爾費克斯董事會增加其董事席位,並試圖干涉相關媒體的編輯自主權,否則將拋售菲爾費克斯股票。

  萊茵哈特在傳媒業的大手筆,已引起澳政界反彈。包括通訊部長斯蒂芬康羅伊在內的一些高官擔憂,礦業資本控制媒體股權會威脅輿論公正,並加劇媒體所有權的壟斷,因此應加強立法加以限制。

  目前,澳大利亞媒體所有權集中度較高,全國主要城市的12家報紙中的11家歸新聞集團或菲爾費克斯所有,這兩大傳媒集團旗下的都市媒體發行量分別佔全國總量的64.2%和26.4%。(記者 傅雲威)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