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貨緊縮揮之不去 經濟復蘇基礎脆弱

時間:2011-01-06 10:18   來源:中國證券報

  2011年是日本經濟泡沫崩潰的第20年。較低的經濟增速;消費、信貸與投資增長乏力;通貨緊縮“幽靈”揮之不去;日元高位運作;出口增速放緩;超高的公共債務水準以及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各種短期和長期經濟難題給2011年的日本增添了許多“寒意”。

  通貨緊縮揮之不去

  日本的通縮由來已久,幾乎伴隨著整個“失去的20年”,是日本戰後經濟的“頭號大敵”。

  據日本總務省最新公佈的數據,日本2010年11月的核心CPI比去年同期下降0.5%,連續21個月下降。此外,由於日元持續升值,進口價格相對下降,約佔GDP60%的個人消費未見根本改善。因此,分析人士預計,日本在2012財年(截至2013年3月底)之前仍難擺脫通縮預期。

  通縮對實體經濟有極大殺傷力。物價的長期低迷將導致企業銷售業績和盈利預期下滑、國內産業空心化加劇、失業和收入狀況惡化、企業投資、居民消費和私人部門信貸均受限制等。這些因素又會導致通縮形勢加劇。因此,一旦長期通縮預期形成,那麼日本經濟無疑陷入了一種失望漩渦。而要擺脫這種預期,還需日本政府及央行出臺更多“非常規”手段,如擴大量化寬鬆政策、出臺新的消費刺激舉措以及設定通脹目標等。

  復蘇基礎脆弱

  日本經濟在2004年至2007年間的平均經濟增速為2.3%。同期,日本政府財政狀況明顯好轉、物價溫和上漲。不過,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數據顯示,日本2008年和2009年GDP分別同比下滑1.2%和5.2%。2010年受外需復蘇影響,日本經濟在當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1.6%、 0.4%和0.9%的增長。但這種出口驅動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在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不確定的背景下,同樣充滿不穩定性。2010年前三季度,日本出口環比增長率分別為7.0%、5.6%和2.4%,出口增長明顯趨緩。

  而為應對金融危機,日本政府已使出渾身解數。2009年,日本政府出臺環保車購置減稅等消費刺激政策,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經濟走向持續衰退。2010年後半年,日本推出5.1萬億日元的新經濟刺激方案,並且實施減稅等政策來刺激企業生産與投資。但系列改革方案未能對內需增長起到立竿見影之效,反倒使日本的公共債務水準節節攀升。目前,日本政府債務佔GDP比重已達200%。在 2011財年,日本政府尚需新發國債44萬億日元(相當於其GDP的9%)來滿足基本財政支出,因此,未來財政“再刺激”的空間所剩無幾。

  此外,日本的貨幣政策已極度寬鬆。零至0.1%的基準利率為發達經濟體中的最低水準,已不存在下調空間。而國內長期的消費低迷和物價下降,使得日本企業在實業投資上日趨謹慎,現在的日本實際上已經陷入了流動性陷阱,即缺乏從貨幣基礎到信貸供應的傳導機制。

  因此,2011年對於日本經濟來説,復蘇進程無疑將充滿艱辛。日本未來的經濟增長極易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和衝擊。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