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美國貿易逆差數據

時間:2010-02-11 14:0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華盛頓2月10日電(記者劉麗娜 劉洪)美國商務部1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09年美國貿易逆差下降至3807億美元,比2008年減少45%,創8年來最低水準。不過,去年12月美國貿易逆差為402億美元,為全年最高水準。這意味著隨著經濟復蘇,美國貿易逆差存在加大趨勢。

  從年度數據來看,2009年美國貿易逆差回落速度顯著。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兩方面,一是美國經濟衰退影響了國內消費與進口,二是美國政府採取了控制逆差、促進出口的政策。

  上屆布希政府于2007年創下7116億美元的貿易逆差紀錄,2008年逆差也高達6959億美元。金融危機爆發後,尤其是2008年9月以後,美國消費受到明顯抑制,進口開始大幅減少。貿易逆差自2008年7月創下649億美元的月度歷史新高以後逐月回落。到2009年5月降至258億美元的近年新低。

  奧巴馬政府上臺後在減少貿易逆差方面竭盡所能,並把扭轉逆差作為一項核心經濟政策。白宮首席經濟顧問薩默斯在去年8月曾提出轉變美國經濟發展模式的4個方向,其中首要一項就是要更多依靠出口。一年來,美國積極推動與韓國、哥倫比亞、巴拿馬等國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同時不時揮舞“保護主義大棒”以限制進口,此外美元貶值也令美國商品更具有國際競爭力。

  2009年,美國對最大貿易夥伴加拿大的貿易逆差下降74.2%,降至202億美元;對歐盟貿易逆差下降36.8%,降至605億美元;對中國貿易逆差總額為2268億美元,下降15.4%,中國仍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

  今年1月27日奧巴馬在國會發表的首次國情咨文當中,再度強調出口的重要性,並提出未來5年使美國出口翻倍的具體目標。2月4日,商務部長駱家輝提出落實奧巴馬總統出口目標的一項重要措施——“全國出口計劃”,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擴大出口。

  奧巴馬政府之所以大力推動出口,控制貿易逆差,一方面是因為認識到長期高額逆差對經濟的危害與不可持續性;另一方面,是要借本輪金融危機重塑美國産品的國際競爭力,達到創造就業的目的。奧巴馬希望通過出口翻番新增200萬個就業崗位,這一數字相當於奧巴馬上任以來推行的經濟刺激計劃所創造的就業崗位總數。

  奧巴馬以出口帶動就業的政策受到美國國內各界的普遍歡迎。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滕認為,這一政策對美國經濟回歸可持續增長軌道至關重要。

  不過,隨著美國經濟復蘇,貿易逆差卻有增加趨勢。在經歷了連續四個季度萎縮以後,2009年第三季度美國經濟環比增長2.2%,第四季度經濟增幅首次預估值為5.7%。2009年下半年,美國貿易逆差除8月和10月環比有所下降以外,其餘4個月環比都為上升。這顯示貿易逆差與經濟增幅呈現同步趨勢。經濟學家認為,今年隨著美國經濟復蘇,貿易逆差還會上升。

  作為美國主要貿易夥伴,也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中國無疑是美國貿易政策調整的重點對象。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國際經濟研究部主任達杜什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曾説,他擔心2010年中美之間的貿易糾紛將進一步加劇。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