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後遺症:2010世界經濟風險挨個數

時間:2010-01-04 10: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金融危機後遺症 高債務與高赤字 保護主義加重 美元匯率動蕩 失業人口激增 地緣政治緊張

  許多人在描述當前世界經濟形勢時,總會持一種謹慎的態度。一方面,會承認世界經濟復蘇已經開始;另一方面,又會強調世界經濟復蘇的基礎仍不牢固。那麼,在2010年,世界經濟究竟面臨哪些潛在性風險呢?

  從2007年夏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到2008年9月中旬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這一輪危機已經持續了兩年多時間。多種跡象顯示,在2010年,危機的負面影響將依然存在。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長久指出,美國金融機構在危機中的潛在損失高達2.2萬億到2.6萬億美元,到目前為止,仍有1/3的損失未暴露出來。從全球範圍看,未暴露的潛在損失比例更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全球金融機構在危機中的潛在損失高達3.6萬億美元,至今尚有一半未暴露出來。

  “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依然存在,”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德斯蒙德拉赫曼也如此認為。

  拉赫曼估計,2010年美國將有超過5000億美元的商業地産貸款到期,如果美國商業地産價格持續下滑,將可能像次貸危機那樣牽連甚廣,並導致很多美國地方銀行出現嚴重虧損甚至倒閉。

  除了金融危機的後續影響外,發達國家的“高債務”和“高赤字”問題也是2010年世界經濟面臨的另外一大風險。

  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許多發達國家積累了大量財政赤字,公共債務水準急劇攀升。在2009年年底前,希臘、愛爾蘭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政府均出現嚴重財政困難,主權信用風險上升。從更廣泛的角度看,甚至包括美國和英國在內,由於政府在應對金融危機時耗費了大量資金,財政赤字急劇飆升,也引發了外界對這些國家中長期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

  據美國穆迪氏投資服務公司統計,2007年到2010年,全球公共債務將增加約15.3萬億美元,其中八成來自西方七國集團。

  根據美國財政部公佈的數據,今後10年,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總規模將達到約9.05萬億美元,而當前美國國債規模已高達12萬億美元。歐盟成員國政府債務問題同樣嚴重。當前部分歐盟成員國的公共債務已超過國內生産總值的50%。

  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風險也不可小覷。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國際清算銀行警告説,目前很多國家和地區實行的低利率政策會促使銀行進行高風險投機活動,各中央銀行應警惕這種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未來金融穩定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國際清算銀行建議,各國政策制定者在不同尋常的低利率時期應保持高度警惕,尤其在信貸規模出現快速擴大、資産價格出現快速上升時,更需要保持警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金融機構正在利用本國超低利率,拆借大量資金轉投新興經濟體股市、樓市,“熱錢”滾滾而來,正對許多新興經濟體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帶來巨大風險。

  保護主義和美元匯率動蕩,是2010年世界經濟面臨的另外兩大風險。

  “研究大蕭條的學者不斷提醒我們保護主義壓力上升對世界經濟構成威脅。如果歐洲、日本和美國罕見的高失業率持續到2010年,無疑是在為保護主義提供沃土,尤其是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拉赫曼如是説。

  拉赫曼還説,來自美國的另一個經濟爆破點可能是一場“全面爆發的美元危機”。他認為,在成為世界最大債務國的同時,美國的公共財政非常拮據。美元危機攪亂美國債券市場的危險是真實存在的,美國和全球經濟的任何復蘇都可能因此被扼殺于萌芽狀態。

  李長久也認為,經濟形勢不好,保護主義抬頭風險將明顯增加。至於美元匯率動蕩,則有可能對中國等大量持有美元資産的國家造成巨大損失。

  當然,全球失業人數增加、自然災害頻發以及部分地區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也是世界經濟在2010年可能遭遇的風險。(記者明金維)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