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解讀:聚焦後四萬億時代國民經濟走向

時間:2010-01-04 09:2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兩年四萬億”計劃時下已經過半。在經濟復蘇已經成為大勢的2010年——這個或可被稱為後四萬億的時代,中國宏觀調控方針如何繼續,財政投入方向如何轉變,市場投資主體如何轉換,中國經濟從此振奮還是低谷徘徊等等問題,將會得到一一解答

  2009的背影漸行漸遠。新的一年,中國如何才能鞏固經濟企穩回升?如何戰勝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我們知道,唯有正確把握形勢,才能進一步應對衝擊、鞏固基礎,在邁入2010的時候,本報推出“突圍2009——迎戰2010”系列新年特稿,試圖為讀者多角度解構經濟、展望未來。

  在2008年全面爆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背景的映襯下,“四萬億”財政刺激政策的出臺,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政府力挽狂瀾的勇氣和決心,也讓各國重新認識了這個東方巨龍的潛能和實力。

  儘管這種強大的國家調控手法,一開始頗受爭議:關於四萬億資金的來源,關於四萬億投資的流向,關於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的擔憂,甚至關於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腐敗……

  但是,時至今日,沒有人能否定“四萬億”給國人注入的信心和激情,尤其在這個“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的時期,如此宏大的投資暢想,足以支撐中華民族攜手共禦危機,最終闖過這段艱難的時期。

  “兩年四萬億”計劃時下已經過半,從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三季度,中央財政承諾的11800億元投資已先後下達了四批共3800億元。而在經濟復蘇已經成為大勢的2010年——這個或可被稱為後四萬億的時代,中國宏觀調控方針如何繼續,財政投入方向如何轉變,市場投資主體如何轉換,中國經濟從此振奮還是低谷徘徊等等這些問題,將會得到一一解答。

  的確,在中央政府的期望裏,“四萬億”是一劑內調外養的良方,而非只圖一時之快的興奮針。因此,既然是一個邊治邊愈的過程,那就需要根據病體的變化來不斷地調整改變治療方案。

  9.7萬億元鉅額貸款如何消化,産能過剩的陰影如期而至,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嚴重失衡……“四萬億”後的新問題已經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

  2009年12月初,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定調來年的經濟工作指導方針。“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這是中央政府對2010年發展走向的高度概括。

  “四萬億”讓誰瘋狂

  面對世界經濟四面楚歌的現狀,中央政府兩年4萬億元的財政刺激方案,拉開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投資建設的序幕。

  “四萬億”財政刺激政策甫一齣臺,即刻引發了地方政府18萬億的投資狂潮。

  這是投資界流行的一個真實的談資——2008年底,各地來京跑項目審批者,擁堵了北京三里河中央部委辦公區。從10月以來,這裡的餐廳始終人滿為患,包間很難訂到,散座上食客們談論的也是動輒數十億、上百億的項目審批,這種多年未見的盛況,令此前因生意不好而關張的餐廳老闆眼紅不已。

  出現這一獨特景觀的原因很簡單。自國務院宣佈4萬億元財政刺激計劃以來,中央部委和地方省市紛紛表態跟進。到2008年11月底,全國24個省份已宣佈的投資計劃總額超過18萬億元。雖然這些計劃並不一定都能獲批,但如此驚人的投資衝動,包含更多的是不切實際的泡沫。

  緊隨地方政府之後,銀行也跟著瘋狂起來——為配合國務院“4萬億”的計劃,工、農、中、建等銀行迅速落實支援國家擴大內需的信貸計劃,最終造成的結果,是2009年全年9.7萬億元人民幣的天量信貸規模,超過2007年與2008年兩年信貸之和。

  當然,在經濟增長和資産價格上漲的過程中,信貸風險有可能被掩蓋起來,但如果産能過剩和資産價格下跌,信貸風險就會立即暴露,因此隨著信貸規模的擴張,銀行體系信貸風險不容忽視。

  在如此寬鬆的流動性刺激下,最為敏感的資本市場自然也難逃瘋狂的襲擊。2009年的中國股市以前所未有的表現領漲全球資本市場——從年初的1800多點起步,上證指數年內一度上漲至3478點,漲幅接近一倍,而在1581隻可交易的股票中,累計漲幅超過200%的股票也超過500家,漲幅超過100%的則多達1281家。這顯然超出了大多數專業機構在年初的保守預計。

  2009年的中國樓市,完全可以用“逆勢狂漲”來形容,絲毫未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反而迎來了歷史上發展最強勁一年。綜觀2009年的房地産市場,其過熱甚至瘋狂表現幾乎無人否認。

  杭州再現炒賣房號的奇觀,七八千人爭搶兩百多套房子,一個房號低則上萬高則數十萬;北京五環開外的商品房預售價已高達1.7萬/平方米……某熱播電視劇裏描寫的景象在現實中一一上演。

  以上各界如此種種的瘋狂舉措,與實體經濟的真實發展狀況並不吻合,所以,在經濟復蘇的過程中,難免會滋生出很多阻礙2010年經濟復蘇及穩定增長的各種隱患——各地“大、幹、快、上”的盲目建設,很多重點行業産能過剩,銀行背負的鉅額信貸壓力,資本市場、樓市越吹越大的泡沫等等,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惕。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