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自貿區開啟零關稅時代

時間:2010-01-04 09:0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啟動。中國和東盟10國之間超過90%以上、7000多種産品將實行零關稅。這一GDP接近6萬億美元、貿易額達4.5萬億美元的區域,從此步入零關稅時代。

  雙方經貿關係發展迅速

  商務部國際司商務參贊張克寧介紹,根據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簽署的《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設定的目標,2010年中國和東盟將全面建成自貿區。經過7年的共同努力,雙方先後簽署了《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和《投資協議》。

  從2010年1月1日起,中國和東盟6個老成員即汶萊、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之間,將有超過90%的産品實行零關稅,中國對東盟平均關稅將從9.8%降到0.1%;東盟6個老成員對中國的平均關稅將從12.8%降低到0.6%。東盟4個新成員,即越南、寮國、柬埔寨和緬甸將在2015年實現90%零關稅的目標。

  自《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訂以來,雙方經貿關係發展迅速,貿易額已從2002年的約600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311.2億美元,年均增長速度為24.2%。

  泰國駐華公使王逸生表示,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之後,雙邊貿易額將不斷創新高,預計相當一段時間內,年貿易額的增長將達到40%到50%,或者更高。

  雙邊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

  張克寧認為,中國-東盟自貿區通過降低關稅,不僅使得雙邊的貿易額有迅速的提高,同時可以讓雙邊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

  張克寧舉例説,雖然中國和東盟都是出口外向型,但是相互之間還有很多的互補産品和産業。比如,中國向東盟出口較快、較多的有船舶、鋼鐵、針織服裝、陶瓷製品,進口較多、增長較快的有銅製品、橡膠製品、可可製品等資源型産品。另外,中國的機電産品對東盟出口的比例也由2003年的39.5%提高到了2008年的50%。

  國金證券發佈的分析報告認為,我國各行業對東盟的出口比重依次為化纖、交運設備、鋼鐵、化學品、玻璃陶瓷等。從行業歷史數據看,化纖的比重持續上升;鋼鐵目前比重處於低點,雖有回升空間,但對國內鋼鐵業整體拉動較為有限;化工品穩步上升。因此,中國-東盟自貿區建立對化纖(紡織機械)、化工品的拉動從中期可能會更加突出。從東盟國家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很多是農業國家,對中國的農業機械和農業生産資料等産品有很大需求。同時雙方在機械加工業、紡織業、工程承包、電器、儀器儀錶行業的合作也會有很大發展空間。

  人民幣國際化起跳板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2010年1月1日全面啟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成為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自由貿易區,也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起跳板。

  專家表示,貨幣國際化一般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貨幣在周邊地區的現鈔流通和使用;二是貨幣成為周邊地區貿易和金融交易的計值、結算和流通貨幣,即貨幣的區域化,這是貨幣國際化的初級階段;三是貨幣成為儲備貨幣,實現真正的國際化。目前,東盟地區在對人民幣接受程度、流通廣度和支付便利性等方面佔有優勢與先機。

  目前,我國對東盟自貿區的貿易規模已相當大,2008年雙方貿易額達到2311.2億美元。2009年雖然受經濟危機重創,前11個月中國與東盟國家貿易額仍達到了1870.5億美元。無論從人口規模和增長潛力來看,未來這一區域都將成為世界發展最快的區域。自貿區使用人民幣進行計價結算的需求日益發展。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監管層推出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在東盟國家率先推廣使用。除了制度層面的推動,人民幣要想成為區域貨幣,還需要市場的認可和接受。可以看到,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元的貶值使得使用美元作為支付結算的外貿企業蒙受了巨大的匯兌損失,而人民幣一直保持了相對穩定,成為區域內幣值最堅挺的貨幣,企業有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的意願。

  在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建成前夕,10+3財長和央行行長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宣佈正式簽署清邁倡議多邊化協議,這也將推動人民幣在東盟區域內用於支付結算。協議的初衷是為了應對短期流動性問題,有效應對金融危機,維護金融體系穩定,但協議中的創新機制,如支援互換資金用於貿易融資等,將推動自貿區貿易中的人民幣計價與結算。

  為了全面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內的經濟金融合作,相關部門已表示,將出臺推動區域內投資便利化等措施。未來,自貿區無論是在貿易領域,還是在資本市場等金融方面的合作都將深化。這些措施將解決人民幣的回流渠道問題,使人民幣在被境外企業接收後有更為廣泛的使用空間。

  □本報記者 朱宇 任曉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