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鎖定幫助兩個群體買樓 主力扶持年輕家庭(圖)

時間:2013-01-09 10: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9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香港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明天召開第三次正式會議,並首度進行分組討論。據了解,當局將向委員分析近年數據,首次鎖定兩個組群,為主力提供住屋協助,分別將“25歲至39歲的家庭組群”定為最具備首次置業需要,以及“35歲以上的公屋申請單身人士”,因向上流動的機會較低,希望可以優化單身人士計分制,協助他們“上樓”。

  為了讓討論更為具體和集中,長策會明天召開第三次正式會議時將分為兩組,分別討論房屋需求評估模式和《公屋輪候冊》數字,由委員自行決定加入其中一組;兩組各自的討論結果後,將於下月中的第四次會議上,再由所有委員討論及總結。

  據悉,房署向委員會提供了最新統計數據,指在2003至2009年期間,約有7至8成首次置業人士,年紀是在39歲或以下,當局再據統計處提供的資料,從而推算年齡介乎25歲至39歲人士最有機會成為首次置業人士,並分為“非業主住戶”和“單身人士”兩個組群再進行分析。

  據當局分析所得,以家庭作單位、年齡介乎25歲至39歲人士的“非業主住戶”,現時入息中位數為2.14萬元,收入跟整體人口的2.05萬元相若,但在目前的樓價,供樓卻甚為吃力,故被定為最具備首次置業需要,要主力提供協助。

  至於處於同一年齡層的單身人士,儘管也有抱怨近年樓價升得太快,甚至影響了結婚部署,但由於該組群人士之中,大部分也擁有大學學位,入息中位數達到1.2萬元,當局認為該組群的經濟條件是優於其他組群,向上流動的機會亦較高,在協助解決住屋需要時,該組群需要排在最後位置。

  對於社會有聲音要求重新推出置業貸款,當局向委員會指出,目前土地及房屋供應有限,擔心推出置貸會進一步推高樓價,也要審慎考慮對物業市場帶來的影響。當局又憂慮,向一批未能向銀行成功申請樓宇按揭的人士提供置業貸款,可能增加拖欠供款的風險,並引述數據指,政府過去推出置業貸款時,曾經承擔4.9億元的壞帳。

  此外,35歲以上的單身人士公屋申請者,是另一批當局計劃致力協助的人士。當局根據截至去年3月的數據,首次披露在8.7萬人的單身人士申請之中,6成5是在35歲或以下,當中3成4在申請公屋時仍然是學生,4成7具備專上教育程度人士,相反35歲以上的申請者之中,只有7%具備專上教育或以上程度。

  當局從而推理,35歲的單身人士申請者,日後可以向上流動的機會是較低,較需要協助提供住所,希望長策會協助優化現時採用的單身人士計分制,幫助該組群人士,然後再供房委會考慮。

  “蝸居部落”核心成員袁志光表示,當局在考慮置助置業對象時,若只集中協助家庭,是未能配合社會需要,“時代轉變了,很多單身男仔現在若是沒有樓,根本難以娶到老婆,永遠也不能成立家庭,得到政府的協助。”他又指,現時月入過萬的年輕單身人士頗多,不少的居住環境也不理想,當局不應只集中協助35歲的單身人士“上樓”。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