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6日電 據香港特區政府網站消息,特區政府已完成大亞灣應變計劃覆檢工作,並修訂了大亞灣應變計劃的內容,納入了一系列改善措施,確保它與時並進,繼續為香港市民的健康和安全提供適切的保障。
香港保安局發言人6日表示,港府在覆檢過程中已諮詢本地多方面專家的意見,並研究了國際組織所制訂的最新標準,以及先進國家在核應急規劃方面的實踐經驗 。
現時大亞灣應變計劃設定香港境內離核電站20公里範圍為“緊急應變計劃區1”(平洲是香港境內唯一包括於此區內的陸地),區內人士或有需要撤離、遮罩或服用甲狀腺封閉劑,作為防護措施。
天文臺設有一套新一代的電腦系統軟體,簡稱“事故後果評估系統”,倣真和評估輻射泄漏可能引致的後果。該電腦系統利用最新氣象數據和有關輻射泄漏嚴重程度的資料,倣真放射性物質的傳送及擴散情況,估計在香港不同地點可能産生的輻射劑量。
在覆檢大亞灣應變計劃時,為提高事故後果評估的能力,天文臺已採用“事故後果評估系統”,倣真位於大亞灣的核電站一旦發生嚴重核事故可能引致的影響,確認“緊急應變計劃區1”的半徑為20公里的安排是恰當的。事實上,這亦符合現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標準,也和先進國家的最佳實踐一致。
發言人説,特區政府已因應覆檢的結果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措施,重點包括輻射監測、食物及食水防護措施、為受污染人士提供援助、加強消息發佈等。
在加強香港輻射監測的工作方面,天文臺已于西面的赤臘角及南面的鶴咀,建設兩個全新的實時大氣輻射監測站,以更全面地覆蓋香港的大氣輻射監測。如遇緊急情況,特區政府亦會加強監測海水(包括公眾泳灘及魚類養殖區)的輻射水準。
應變計劃亦設定了香港境內離大亞灣核電站85公里範圍為“緊急應變計劃區2”,覆蓋香港全境,有需要時會對從核電站周邊地區進口、區內生産或供應的糧食、活生食用動物和食水作出監控。
為確保有關的食物監察工作符合國際標準,食物環境衛生署已與內地當局商定,雙方會採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標準計劃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最新指引水準,用以監察食物的進出口。而在應急期間,食物環境衛生署、漁農自然護理署和水務署將在各自的網站及應變計劃的專題網站,公佈最新的監測結果或資訊。
在一般情況下,由入境人士和貨物所帶來的公共衛生風險甚低。與此同時,港府會按應變計劃就空氣、海水、食水、食物、活生食用動物等進行全面監察,在香港境內和入境口岸實施檢測。
至於個別人士可能會擔心受到輻射污染,為避免將所有懷疑個案導向公立醫院使其不勝負荷,當局已修訂在大亞灣應變計劃中關於監測中心的設立,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快速輻射檢測及簡單的除污服務,令市民安心。
在加強消息發佈方面,當局已就應變計劃設立專題網站,日常作公眾教育用途,而在發生緊急事故時為公眾提供一站式的最新資訊。
專題網站可連接其他提供重要數據的網站,例如天文臺提供的輻射監測數據(包括空氣樣本及每小時更新的環境伽馬劑量率)、水務署提供的水質及供水資訊、食環署提供的食物安全資訊、衛生署提供的健康資訊、廣東及其他內地機關就緊急事故提供的數據、國際原子能機構及世界衛生組織等提供的數據等。
此外,在發生嚴重緊急事故時,當局每天會協調政府各負責部門召開記者會,並按需要邀請專家出席,向公眾説明最新情況。
發言人説,特區政府現正根據已修訂的應變計劃,全力進行跨部門演習的籌備工作,以期在下一季度舉行大型演習。
屆時,預計超過30個決策局及部門會派員進行演習,港府亦會邀請有關的居民團體和志願人士參與適當環節,以增加真實感及測試有關程式和安排。特區政府會邀請本地、內地和海外觀察員,評估參與演習人員的表現,並提出改善建議。
港府會審視演習結果、汲取經驗,也會密切留意國際原子能機構、國家及其他先進國家未來任何就核安全所提出的新標準,對計劃作出必需和適當的調整,使應變計劃更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