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授權商機 港出口貿易商升級轉型

時間:2012-01-11 10:56   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香港1月10日電(記者 賈思玉) 第10屆香港國際授權展上,多位國際著名品牌的高層認為,中國內地舉全國之力發展文化產業,且知識產權漸受重視,擴大授權市場正當時。有香港出口貿易商借授權商機升級轉型,指授權產品的利潤是代工產品的4到5倍。

  自9日起一連三日舉行的授權展匯聚超過170家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規模為亞洲最大。期間舉行的“亞洲授權業研討會”,不僅請星級講者分析中國等地的授權商機,亦具體講解授權的商業模式和法律知識等。

  授權是知識產權貿易的一種模式。根據香港貿易發展局的數字,2009 年全球授權市場總值按年下挫11%,但中國內地卻增長9%至31億美元,為僅次于日本的亞洲第二大市場。另一方面,在美國授權產品人均消費為300美元,香港為40 美元,但內地只有2.33 美元,顯示巨大增長潛力。

  國際授權業協會主席Charles Riotto指出,中國內地佔76%的授權產品分屬娛樂領域,而美國相應的數字約為46%,可見在服飾美容、玩具、飲食等非娛樂范疇的產品尚待開發。

  一邊是急于打開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一邊是授權模式尚處于起步期的內地業界,站在中間的香港如何覓商機?在授權業的產業鏈上,禮品生產商香港楊仕集團兼具獲授權商、授權代理和生產廠商等多重角色。

  該公司本為普通出口貿易商,靠OEM(貼牌生產)起家,4、5年前開始與本土藝術家合作,創立港產品牌“馬仔”係列產品,隨後又成為日本卡通形象Rody等多個項目的代理和授權生產,進軍大中華市場。副總裁楊志達稱,現時自主品牌和授權品牌並重,總共佔公司營業額的三成,目標提至五成,希望每年都能簽下新的授權合約。

  楊志達告訴記者,若看表面利潤,授權產品是代工產品的4至5倍,雖然獲授權後要負責宣傳、銷售等配套,但回報仍高。

  今年首次參展的授權項目“憤怒鳥”(Angry Birds)由香港山成集團代理,該公司原本做市場推廣生意,近年將不少世界知名的體育、娛樂行業和遊戲、卡通品牌引進中國市場。山成CEO陳華俊對記者說,在選擇內地合作夥伴時,最看重對方的生產能力和零售渠道。而授權產品愈熱賣,代理回報愈高。

  對于外商關注的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陳華俊認為並不是首要憂慮,“內地大型百貨公司、賣場現在會要求商家出示商標授權證明。”

  事實上,多位國際品牌的代表表示相信內地有關部門保護知識產權的決心。“中國的授權生產正由混沌走向規范。”三麗歐消費品運營總監Roberto Lanzi說。索尼影視消費產品公司高層Gregory Economos則指出,相關訴訟多了,內地消費者越來越了解品牌價值。(完)

編輯:李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