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船舶注冊量已于今年11月15日突破6700萬總噸,是由香港海事處統籌並取得如此奪目亮麗的佳績。新任海事處處長廖漢波表示,為保證本港注冊船繼續擁有高質素,將針對中小型船公司,于年底推出“船舶質素保證機制”指引,要求這些公司強化質量管理係統,並在一年後再審查制度的成效。
廖漢波在接受專訪時表示,當注冊量處于高位時,會觀察質量好與壞的“臨界點”變化。因此,在監管上更嚴格把關。為避免注冊船只愈多,質量或可能下滑,該處將于年底推出針對中小型船公司的“船舶質素保證機制”指引,以便有效管理旗下船只及受委托檢驗船舶機構。他解釋,“船舶注冊既重質又重量,將給予船公司1年時間參考,于2013年初開始審查制度的成效,看是否需要改進。”
廖漢波稱,回顧20年來,業內一直支持香港船舶注冊,在過去5年間,注冊總噸由3596萬噸上升至6700萬噸,增加近倍。已躋身世界第四大船舶注冊地,遠洋船只1723艘,其中40%屬中資資本。
香港船舶注冊素來以高效率、高質量和有承擔的船旗管理為依歸。廖漢波指出,“區別于其它地區船舶注冊,香港船舶注冊運作過程中,服務注重以客為本,最大特色是全天候24小時運作,若文件齊全,1至2小時便可完成登記,收費合理。”他並且強調,“近年香港船舶注冊均有雙位數增長,去年增長更達28.1%。雖然目前經濟疲軟,香港船舶注冊仍會一如以往,以質量與服務並重為處事原則。”
另外,對現有注冊船只,海事處則會根據船只的過往表現,留意東京備忘錄的紀錄,若發現不良紀錄,該處會主動聯係船公司,協助處理事情,提出研究方法。本港船舶注冊成績斐然,有賴政府簡化賦稅政策,廖漢波稱,“挂香港旗逐漸成為內地船東除中國旗以外的另一項優先選擇,良好的服務和優惠的價格是吸引內地船公司來港注冊的主要因素,不少內地船東在港注冊,減少稅務上的負擔。”他又表示,香港船舶注冊的成功有助維持香港的世界航運中心地位。未來將更多地與船東咨詢,聆聽業界意見,制定與時並進的政策及措施。
當話題轉到香港海上作業事宜時,他特別提醒業界加強安全管理工作,今年頭11月,涉及內河船貨物處理意外有回升的跡象,由去年同期的151宗增加至187宗。調查顯示,意外多與作業人員未能遵照制定的安全工作指引操作有關。他表示將會加強安全作業的宣傳、教育和執法。
此外,由于嚴重的工業意外多涉及內河船員,海事處已展開“船上貨櫃處理工作守則”的修訂工作。其中一點重要的修訂,是針對躉船與國內船只的溝通和信號員的識別,有更清晰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