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升幅衝擊港人信心 港府五招力挺“置安心”

時間:2010-11-04 14:52   來源:中新社

  香港特首新一年《施政報告》中推出萬民矚目的“置安心”計劃,如今正受到樓價升幅的衝擊。在部分市民置業信心動搖之際,港府堅持不復建居屋,而力挺“置安心”計劃。

  近來,港府宣佈加大土地供應等種種措施後,香港樓價升幅保持高企,豪宅及一般住宅項目較2008年金融海嘯時,已經攀升45%。不僅如此,連二手樓的交投也日益活躍,10月香港10大主力樓盤中,二手樓成交增加一倍。

  在此情況下,香港有市民擔心樓價的高升幅,會讓政府推進的“置安心”計劃失效,因為“置安心計劃”是讓有一定經濟收入條件的市民,先租住房屋5年,然後等政府返還一半租金,再買樓置業,而不是以往居屋政策,市民可立即供樓。不少市民擔心,假如樓價繼續保持高增幅,5年後政府返還一半租金,也不夠供樓。

  因此,最近香港社會呼籲興建居屋的呼聲再起,香港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為回應部分市民的要求,在11月1日也通過了無約束力的議案,促請政府復建居屋。

  港府的“置安心”計劃推出不到一個月,就面臨著房價高增幅和市民信心不足的考驗,不過,絲毫沒有影響港府堅持以該計劃取代原先居屋政策的決心。

  半個多月來,港府從特首到其他高官,聯袂用五招平息市民的疑慮,力挺“置安心”計劃。

  首先是力陳“置安心”比居屋好。港府經過調研,總結了昔日地産泡沫爆炸、大批港人經歷過負資産痛苦的經驗教訓,根據以“夾心階層”為主的有一定經濟收入的市民意見,決定不復建居屋,而代之以“先租後買”的“置安心”計劃。市民雖然要5年後才能置業,但可以規避目前熱錢涌入的香港樓市泡沫,日後從容置業。

  曾蔭權親自為“置安心”説項,在立法會表示該計劃有12項好處,包含了居屋了所有優點。

  第二,港府連續半月高調警示市民,國際熱錢涌入香港,資産泡沫化風險極高,市民置業要慎重。

  第三,對於控制樓價升幅,曾蔭權顯得信心十足。他公開表示,在增加土地供應等多種手段的情況下,樓價在未來5年內升幅有限,對此,港府是心中有數的。

  第四,分離暫無買樓能力卻又想政府提供居屋的人群。港府清楚,無論是居屋計劃,還是“置安心”計劃,都是針對有一定經濟收入的人群,而非無經濟基礎的年輕人。因此,港府半個月來,一直對經濟基礎不足又想買樓結婚的年輕人進行解釋和勸告。

  曾蔭權的奉勸是“年輕人畢業後,毋須急於置業,到40多歲時,事業和經濟皆有基礎才考慮置業”。香港運輸及房屋局長鄭汝樺則勸告香港大學生“結婚不一定要買樓,可以租樓為過渡,努力儲錢,最終有望達成置業願望。”

  第五,讓市民分清置業和安居的分別。鄭汝樺明確表明瞭政府對市民置業的態度:“政府的房屋政策,方向是人人有屋住,但並非人人要做業主。”讓社會知道,政府的置業計劃只會針對有一定經濟承擔能力的市民,而且不會鼓吹市民置業,增加樓市的泡沫化風險。

  按照港府的預期,遏制樓價措施要過一段時間才能體現效果。業內人士指,港府有足夠的耐心力排復建居屋的眾議,就是因為自信遏制效果將會慢慢呈現。

  11月3日,港府拍賣延文禮士道一住宅以21.7億港元成交,平均呎價9537元,並未創造新的區域地王紀錄。香港地政總署副署長羅思善對成交價表示滿意。業內人士表示,該地皮屬於市場人士預期下限價格成交,顯示出發展商出價審慎,與過去多次九龍區豪宅地皮拍賣情況有別,相信與上月施政報告中提到增加土地供應及收緊發水限制影響有關。

  業內人士分析,港府時下的樓市政策,當務之急是遏制樓價升幅,讓市民對“置安心”計劃保持信心。不過,港府同時表態,不會讓置業者面臨負資産風險,因此,香港樓價將以何種升幅才能顧及各方的利益,操作頗具難度。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香港樓價升幅將繼續左右市民對“置安心”計劃的信心,也考驗著港府處理複雜社會利益關係的手段和智慧。(記者 陳建)

編輯:李學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