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爺”認為年內三次穩定樓市措施見效

時間:2010-10-18 14:11   來源:中新網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17日撰文表示,香港樓價過去20個月急升四成七,市民置業供款負擔由2008年第四季佔收入三成二,颷升至今年次季的四成一,一旦利率回升,供樓壓力將進一步加重,特區政府須當機立斷採取措施,確保樓市健康平穩發展。他認為,今年先後三次推出的穩定樓市措施,已取得一定成效,9月份樓市有降溫的跡象。

  曾俊華17日以《也談樓市》為題在網上撰文,指樓價過去20個月急升47%,部分反映樓價在金融海嘯期間大幅調整後的反彈,但這樣的升幅十分少見。目前,香港大單位住宅的價格已較1997年的高峰超出9%,而中型單位的價格也只較歷史高位低5%。

  他認為,房價飆升原因有二:一是近幾年香港住宅供應量偏低,過去兩年的落成量每年平均只有8000個單位;二是金融海嘯後,多個經濟體持續採取量化寬鬆政策,熱錢涌入香港,利率維持于極低水準,令樓市愈加暢旺。

  不過,他指出,目前的特殊環境終有一天會成過去,在利率低企時,樓價升得愈高;但當利率回升時,樓價下調的壓力也就愈大,屆時不僅增加供房人士的負擔,甚至可能讓他們的物業變成負資産。

  他引述海外和香港的經驗指,樓價大起大落對社會和經濟穩定都有極為負面的影響,因此香港必須當機立斷,採取適當適時適度的措施,確保樓市健康平穩發展。

  曾俊華説,今年2月、4月和8月,港府相繼推出三輪措施穩定樓市。這些措施循著四個方向發力,包括從土地供應著手增加樓宇供應,遏抑物業投機活動,提高物業銷售和成交價格的透明度,以及防止按揭信貸過度擴張。這三輪措施已取得一定成效,樓市在9月已有些降溫,成交量按月大幅回落近三成。他會密切留意各國央行的行動,因為只要充裕的流動性及超低利率的因素未出現變化,樓市泡沫風險只會有增無減。

  曾俊華重申《施政報告》關於樓市的措施,長遠而言,會致力於提供平穩的土地供應,未來10年中平均每年提供約2萬個住宅單位;中期而言,房協推出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並協調多興建中小型住宅;在短期方面,建議增加住宅樓的樓面面積,取消部分設施的寬免,同時著手研究立法規管一手樓宇銷售事宜,防止不良銷售手法影響市場透明度。

編輯:李學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