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當自強 國産動畫片急需"翻身"

時間:2008-06-03 09:54   來源:北京日報

 

 

  昨天六一恰逢週日,各大影院人流涌動,北京地區主要上映的4部動畫片平均上座率達到六成以上,其中,泰國進口動畫大片《小戰象》和國産經典動畫《葫蘆兄弟》黃金時間更是場場爆滿。

    現場     《小戰象》《葫蘆兄弟》平分秋色

    “早上8點鐘電影沒開場,不少孩子就在影院開設的兒童樂園邊玩邊等了。”萬達影院的邢女士介紹,今天排映的主打電影全部換成了動畫片,“《小戰象》從上午10點鐘首場就爆滿,《葫蘆兄弟》也是平均上座率80%以上,其他兩部國産動畫《潛艇總動員》和《赤松威龍》上座率也在六成。”截至下午17時,萬達影院4部動畫片總票房已達近3萬元,“看似沒《鋼鐵俠》一部片子的2萬5千元搶眼,可事實上這些動畫片1米3以下兒童免票、學生半價,實際觀映人數要比《鋼鐵俠》多得多。”邢女士説。

    華星、星美、首都時代、長虹、新世紀百老彙等影院的情況大體類似。華星獨家放映的IMAX巨幕3D立體電影《白堊紀》,更是拿下了放在平時大片都得眼紅的7萬元票房,兒童電影市場的消費潛力在六一當天顯露無遺。

    疑問    為何只在六一和寒暑期放動畫片

    “兒童節”帶孩子看場電影,大部分父母不會有多少怨言,不過也有一些家長提出疑問:“孩子買半價票雖然優惠了,可家長還是要花70元陪著看,如果票價能降低一些不是更容易吸引觀眾嗎?”

    由於六一當天觀映人數和上座率較高,能否買到場次合適的票也成了問題。帶著孩子看電影的孫先生説,每年就寒暑假和六一影院才放上幾部動畫片,大部分時間孩子沒有走進影院的理由:“讓孩子能經常看上兒童電影,應該是個公共事業,華星、星美都有那麼多廳,為什麼就不能拿出一個,每週安排幾場動畫片呢?”

    平步橋小學五年級的王一凡沒有選擇動畫片,而選擇了《鋼鐵俠》,他的理由很簡單:“《葫蘆兄弟》是小孩看的,太幼稚了。”一位家長認為,兒童片的市場也應該“分級”:“學齡前的孩子和學生喜歡的片子不太一樣,很多小學生喜歡看紀錄片,為什麼不能把這些資源都調動起來,豐富兒童電影市場呢?”

    未來    需培養家長孩子觀影習慣

    11歲的梁家俊拿著自己的壓歲錢來買電影票,不過他一眼就相中了宣傳畫冊上還未上映的進口兒童片《納尼亞傳奇2》和《功夫熊貓》,他説自己不愛看國産動畫,“看著不過癮。”較之去年六一《忍者神龜》、《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賽場大反攻》等進口影片虎踞國內電影市場的尷尬局面,今年六一上映的國産動畫片在數量上已經佔了優勢。不過,除去80%觀眾均為低幼齡兒童的《葫蘆兄弟》,泰國影片《小戰象》基本上可謂一枝獨秀,國産電影在市場競爭上的劣勢依然明顯。

    新影聯副總高軍認為,除了製作水準還存在差距,國産動畫影片的商業運作也往往力不從心:“市場小收益就小,去年投資一個億的《魔比斯環》只回收了不到200萬元票房,這樣的例子迫使國産電影大都走中低成本路線,包裝宣傳費用都不夠。”就兒童電影市場現狀,高軍説:“中國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放不開,必須陪著看。結果就是兒童片要迎合孩子就得先迎合‘兩長’——家‘長’被迎合了就能帶孩子看,校‘長’被迎合了就能組織學生看。另一方面,中國學生課業負擔重,往往大人孩子都無心看電影。”高軍認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家長孩子逐漸養成觀影習慣,短時間內不可能改變。(閆川龍)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