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價格過山車 農産品如何走出暴漲暴跌怪圈

時間:2012-11-05 09:1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內蒙古是中國最大的馬鈴薯生産基地,産量約佔全國産量的七分之一,從2009年0.5元一斤到2010年1元一斤,從2011年一斤0.3元左右,到2012年0.7元左右一斤,馬鈴薯價格在4年內上演了過山車。

  多年來,部分農産品始終未能走出暴漲暴跌的怪圈。除了在暴漲時打擊炒作、在暴跌時給予扶持之外,專家建議更應該建立一系列長效機制,保證農産品價格在穩定的前提下逐步上升,引導其遠離暴漲暴跌的迴圈。

  冷清的代辦點 熱鬧的地頭

  9月26日,一場中雨從早晨一直下到了中午,雨後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更添涼意。在上禿亥鄉東土城村寶馬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的馬鈴薯收購代辦點,三五輛拖拉機、三輪車已經等待代辦員驗貨裝袋。

  “價格每天都在漲,就這也沒貨,不好收。”代辦員二林説。

  “好一點的早在地裏就被收走了,剩下的就是耙地的時候又撿出來的,自己拉來賣。”開自家三輪車前來賣馬鈴薯的村民樊季平話裏話外透出了豐收的喜悅。

  “早就有東北的貨主跟我們訂上了貨,訂金也給了,可是今年的馬鈴薯不好收呀,價高貨少。”裝袋驗貨的二林臉上愁雲不展。

  “像這麼小的馬鈴薯,去年根本就不收,今年就連這也不多。”從拖拉機的鬥子裏往編織袋裏挑揀馬鈴薯的二林的媳婦説。

  半個小時內,不斷有薯農開著拖拉機前來賣馬鈴薯,但是量都不算大。“比起去年少多了,去年門口都排滿了。”二林告訴記者,主動拉到收購點賣的,都是一些種植面積小的散戶。“種個3畝、5畝的,人家沒法上地頭收,才拉到我這兒了。”二林對於自己完成薯商交給的代辦任務缺乏信心。

  因為下雨,武川縣路邊的農田裏很少有耕作的農民。車行了20多公里後,被一排停在路邊的重型卡車擋住了去路。

  一位操著濃重天津口音的司機師傅説,司機們去地裏買馬鈴薯,車停在路上把路堵了。前邊的一塊農田裏,七八個人正扛著裝滿馬鈴薯的編織袋往回走。

  “我們不準備大批地賣,想在窖裏放一段時間再賣,按照以往的行情,過春節時和第二年春天,馬鈴薯的價格最高。”薯農楊小林説。

  在地裏撿馬鈴薯的楊小林媳婦,每天都關注著東土城馬鈴薯收購市場的價格。她注意到,最近10多天,馬鈴薯的收購價每天都在漲,從剛開始的4毛多錢,已經漲到了每斤6毛7分錢。

  “我打算租個窖,放在窖裏等一等再賣,反正今年種的也不多。”楊小林告訴記者,租窖儲藏馬鈴薯,每袋馬鈴薯的儲藏成本為2元錢,每袋100斤的馬鈴薯儲藏後損耗五六斤的重量,到出手時,每袋100斤的馬鈴薯出倉成本在5元左右。如果儲藏后土豆每斤上漲1毛至2毛錢,每袋馬鈴薯則多掙10元至20元,薯農們的收益自然也就更可觀了。

  “像我這樣的小戶不多,大戶們收馬鈴薯的車直接開到地頭,直接裝車,馬鈴薯不出地頭就被搶購了。”楊小林説。

  薯農的薯經

  武川縣的大豆鋪鄉,是武川縣馬鈴薯種植大區,也是該縣馬鈴薯種植基地之一。

  9月27日,記者經過一片田地看到,一輛大型拖拉機拉著一架5副鐵犁在農田裏狂奔,犁片掀起的土壤隨著拖拉機的前進翻動,隨之黃燦燦的馬鈴薯出土了。在拖拉機之後就是撿馬鈴薯的農民,男的每天300元工資,女的每天150元工資。

  “經過去年的波動後,我也總結了經驗教訓,今年馬鈴薯種下後,我就著手聯繫銷路,我們600多畝馬鈴薯都已經預定出去了。”這片馬鈴薯的承包者老常説。

  2010年,老常返鄉承包村裏的土地種植馬鈴薯,經歷了從2010年的“高價”到2011年的“滯銷”,2012年老常種地變得更“膽小”了。去年他將其中的800畝地全部種了馬鈴薯,但是馬鈴薯滯銷給他帶來了銷售壓力,雖然最後通過各種渠道將手裏的馬鈴薯全部賣了出去,但是因為價格低,只收回了種子錢和人工工資,化肥錢賠了進去。種地賠了錢,這讓投資400多萬元承包地及購買各種設施的老常認識到了“種地也要講究學問”。

  今年老常改變了前兩年的做法,他種了600多畝馬鈴薯,而另外200畝地分別種植了小麥和莜麥等,以此來防禦由於某一種農作物的市場價格波動而引發的風險。可今年的行情讓他又看不懂了,各地的客商直接到地頭拉馬鈴薯,馬鈴薯又變成了“金豆”。

  “我種了20多畝馬鈴薯,今年還打了兩個馬鈴薯儲藏窖,每個窖租出去也能掙5000多塊錢。”在自家地裏忙著起馬鈴薯的張羊換説。

  2011年,張羊換種了80畝馬鈴薯,但是因為行情不好,賠了點錢。今年他也轉變了觀念。“種馬鈴薯風險大,我少種點兒。我建馬鈴薯窖出租賠不了錢,我給別人起馬鈴薯也可以掙錢。”經歷了去年的“薯賤傷農”,早在今年年初,張羊換就籌劃好了全年的農事。

  按照計劃,張羊換在農閒時建了兩口窖,出租共掙了1萬元左右;近20多天給種植大戶起馬鈴薯,每天掙300元左右,共收入6000多元;自家種植的20多畝馬鈴薯,出售後收入2萬元左右。今年張羊換同樣收入近4萬元。

  “我這4萬來塊錢掙得輕鬆,沒有太大風險。”老張的算盤是,明年馬鈴薯窖還能用,還能掙錢。

  農産品如何走出暴漲暴跌怪圈

  毫無疑問,今年馬鈴薯價格回歸的背後是種植面積的縮水。

  據記者了解,武川縣的馬鈴薯種植面積較去年的70萬畝減少了20萬畝,耕地承包價格也從去年每畝水地200元,降到今年的每畝100元。

  “過山車”行情背後的邏輯不複雜:價低傷農,必然會導致下一年該農産品種植面積減少,從而孕育下一輪暴漲行情;價格暴漲之後吸引農民紛紛擴大種植面積,又埋下了暴跌的禍根。

  遊資炒作固然是價格飆升的重要原因,但更為根本的原因在於農産品供給的劇烈波動,給了遊資以可乘之機。如果每年供應量保持基本穩定,遊資也就失去了可以炒作的“題材”。因此治療“暴漲暴跌症”,應把重心落在穩定供給量上。

  專家建議:首先,基層政府部門和協會組織應當在種植前後各個環節,注意收集田間地頭、流通環節的各類資訊,進行匯總,然後通過權威的平臺發佈資訊,將各地各種農産品的種植面積、産量、銷售量等情況及時向社會發佈,讓農戶能夠及時、全面、準確地了解農産品市場資訊和走勢,引導其規避“追漲殺跌”,根據市場需要來安排生産,並按照供需關係的變化適時作出調整。

  其次,鼓勵農民“抱團”建立專業合作社,將分散的小規模經營農戶組織起來,發揮規模生産的優勢。一方面,專業合作社可以對市場資訊進行較為充分的收集和處理,從而為種植決策提供相對可靠的依據,另一方面也便於政府部門和協會組織採集資訊。與此同時,專業合作社可以增強議價能力和市場風險承受能力,其可以繞過中間商,直接與終端銷售渠道聯繫,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

  第三,進一步完善農産品國家收儲體系。目前我國只有針對稻穀、大豆、玉米等大宗農産品的收儲制度,尚沒有將綠豆、大蒜、馬鈴薯等小宗農産品納入其中。雖然這些小宗農産品所佔權重不大,但農産品的價格聯動性比較強,小品種的漲跌也可能帶動農産品整體變化。因此,在適當的時候,可以考慮將收儲制度擴大到小宗農産品領域。事實上,由於小宗農産品總量並不大,稍作儲備,就可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