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湯圓現身 傳統節日為何屢成“吃奢侈”

時間:2012-02-06 09:50   來源:新華網

  隨著元宵節日益臨近,節日市場持續升溫,各大超市早在醒目位置擺起了“湯圓陣”。記者調查發現,今年的湯圓賣價比往年高了許多,一些高端湯圓的價格更是不菲。

  從端午節的天價粽子,到中秋節的豪華月餅,再到現在的高端湯圓,許多顧客充滿疑惑:傳統節日食品價格如此之高,是誰把傳統節日異化成了“吃奢侈”的節日?

  湯圓價格一種比一種高

  記者走訪武漢幾家大型超市發現,冷藏區都開闢了專櫃售賣各種品牌的湯圓,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選購。

  在武昌某中百超市裏,思念推出“玉”系列,6種顏色的湯圓整齊排列,讓消費者過足了眼癮;三全的“果然愛”系列水果湯圓,7種水果口味似乎在傳遞陣陣芳香。除此之外,灣仔碼頭、五芳齋等品牌推出的芝麻花生玉米湯圓,都受到了歡迎。

  當然,這些創新湯圓價格要比傳統湯圓高不少,每500克售價在15元—25元不等,相當於普通湯圓價格的兩三倍。

  但是,這並不是最貴的。記者在元祖食品專賣店看到,一款名為酷元宵的即食免煮湯圓,涵蓋了抹茶、草莓、芒果三種口味,售價48元。8顆乒乓球大小的湯圓,平均一顆售價6元。與之類似的另一款兔元宵,售價更高達8元一顆。

  還有更貴的。8顆湯圓、1條芝麻酥和2盒糕點組成的圓滿禮盒要221元,一款8寸大小的團圓兔湯圓售價高達160元。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湯圓的成本價其實很低,其終端零售價比成本價一般要高150%到200%,這樣就可以保證至少50%的毛利潤。但是,若成本價與零售價的差價率達到300%甚至更多,那就説明湯圓售價嚴重偏高。“這些所謂的高端湯圓就屬於嚴重偏高。”

  高價食品誰來消費?

  元宵節吃元宵,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是老百姓家人團聚共同過節的方式。然而近些年,這些傳統的節日食品被過度包裝,進行概念性炒作,使得傳統節日變了味,成為一些單位和個人公款消費、送禮行賄的“送禮節”。

  記者在賣場看到,陸陸續續有市民前來選購這些高端湯圓。“買這種湯圓的人實際上自己不吃,都是用來送禮,走人情。”正在選購湯圓禮盒的張偉説,自己消費不起一兩百塊錢的湯圓,但為了送單位領導,只能咬咬牙了。

  銷售人員小王告訴記者,高端湯圓的産品定位是“中高檔商務禮品”,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每天可以賣出100多盒。購買的人有單位團體,也有個人。單位購買多半是用於送給往來客戶或各類領導,加強感情聯絡;至於個人,多半也是用於送禮,疏通關係。

  “雖然是一個短期的産品,許多食品企業都看到了這一商機,幾乎每個品牌的蛋糕店都生産了湯圓,搶佔這塊高額利潤的市場。”小王説。

  武漢市民李傑認為,天價節日食品的消費群體不可能是普通老百姓,大多數是用於走親訪友,甚至送禮行賄,以達到某種“交易”。“只要市場有需求,豪華月餅、粽子和湯圓將無法杜絕。”

  如何還傳統節日給百姓?

  華中科技大學韓東屏教授認為,“隨著對名煙、名酒、購物卡等傳統‘行賄’禮品的限制越來越嚴,禮品種類也逐漸減少,高價節日食品就成了一種替代品。商家正是瞄準了這一時機,偏離正常價格的湯圓、月餅以及粽子才層出不窮。”

  韓東屏説,對借機行賄索賄的行為要加大打擊力度,紀檢監察部門在節假日期間,特別要對公務人員進行廉政教育,並加強監管調查。若發現違規行為,要予以嚴懲。“只有將這個市場打掉,才能剷除豪華節日禮品的生存土壤。”

  武漢理工大學龍炳煌教授説,湯圓、粽子和月餅,這些符合大眾口味的民俗食品是傳統節日裏的寄託形式,體現的是一種文化傳統和百姓生活味道。但它一旦和“豪華”等字眼聯繫起來,再冠之以商業包裝和炒作的噱頭,就背離了其傳承歷史文化的本意。“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吃湯圓已不在於吃,更不是在吃‘包裝’。以吃湯圓的形式將濃濃的親情表達出來,這才還原了節日的文化內涵,體現了元宵節的現代意義。”

  據悉,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聯合發佈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國家標準,已從2010年4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對食品和化粧品銷售包裝的空隙率、層數和成本3個指標作出了強制性規定,包括包裝層數不得超過3層、包裝空隙率不得大於60%、初始包裝之外的所有包裝成本總和不得超過商品銷售價格的20%等。

  武漢市工商局負責人王眠説,由於“標準”不是法律法規,對於違反標準的行為鑒定起來比較困難,而且執法難度較大。他建議儘快出臺類似于“商品包裝監管條例”等法規,“讓過度包裝不只停留在標準和宣傳上,而要落實在法律上,並加大打擊,才能有效遏制下一個豪華食品的出現。” (記者徐海波)

編輯:李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