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産品價格向終端傳導 全年物價恐"前高後不低"

時間:2011-07-25 07: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國家統計局24日發佈的50個城市主要食品價格數據顯示,7月11至20日,29種食品中16種的價格較7月上旬上漲。與上一次發佈的數據相比,價格上漲的食品減少了7種,漲幅也出現明顯的下降。

  “目前無論是生産資料價格還是消費品價格漲幅逐漸趨穩,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22日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時表示,從歷史經驗看,本輪物價上漲臨近拐點。

  但下半年的物價形勢難言輕鬆,堅持穩定物價總水準仍然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目前,農産品價格上漲正密集向終端市場傳導,包括食用油、熟食、糕點、乳製品等食品價格開始接二連三地上調。分析人士認為,如果這些産品的漲價引起連鎖反應,通脹高企還會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

  小漲

  多種農産品價格漲幅趨緩

  記者查看了商務部、農業部、新華社等機構最新發佈的監測數據,發現多數農産品價格仍然小幅上漲,漲幅較前期有趨緩的跡象。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7月11日至17日,國內小包裝大米、小包裝麵粉零售價格比前一週均上漲了0.4%,漲幅保持平穩。

  鮮活農産品方面,據農業部農産品批發市場資訊網監測,今年第28周(7月11日至7月17日)全國“菜籃子産品批發價格指數”為195.85,比前一週下降0.46個點。其中畜産品和水産品價格的環比漲幅較6月份均有所下降,蔬菜和水果價格則環比繼續下跌。

  上半年對C PI上漲貢獻較大的豬肉價格,近期停下了暴漲的腳步。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産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6月中旬以來,全國豬肉價格持續上漲,7月8日後豬肉價格高位企穩。7月23日與7月9日相比,約七成省區市豬肉價格波動幅度小于1.0%,全國豬後臀尖肉、豬五花肉價格波動幅度均不超過0.3%,同比漲幅依然較大但有所收窄,分別為57.4%、64.1%。

  生産資料價格方面,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産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與前一週相比,7月12日至18日國內監測尿素價格繼續上漲,但上漲省區市的數量有所減少;複合肥價格繼續穩中有漲;磷銨、氯化鉀價格基本平穩。

  為了進一步穩定物價,22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堅持把穩定物價總水準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強化政府責任,加強市場保障,降低流通成本,整治市場價格秩序,對困難群眾採取有力有效的救助措施。要全力奪取全年農業豐收,切實抓好秋糧生産,促進生豬等畜牧水産業穩定發展,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認真抓好防汛減災工作。

  難料

  物價上漲“拐點”臨近?

  自國家統計局發佈的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 PI)創下三年來的新高,不少機構預計年內6.4%的C PI漲幅已經見頂,下半年物價有望回落。

  周望軍認為,從歷史經驗看,本輪物價上漲臨近拐點。包括本輪上漲,本世紀以來我國經歷三輪價格上漲。第一輪是2003至2004年,持續了27個月。第二輪是2007至2008年,持續了24個月。本輪物價上漲到現在為止已持續了24個月。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7月份C PI或許還會創新高,但8月份以後應該會出現回落,第四季度將回落得更加明顯。短期來看,C PI見頂並出現拐點是確信無疑的。

  上述三輪物價上漲與豬肉價格的上漲有著很強的相關性。據了解,受“非典”和“禽流感”事件的影響,新世紀以來豬價的第一個高峰期出現在2003至2004年。第二個高峰期即2007年至2008年的豬價牛市,豬糧比價一度高達10比1以上。去年下半年以來,豬價再次上漲,並於近期突破了2008年的高位。

  不過目前來看,豬價的拐點還很難真正到來。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因為生豬市場仍有供需缺口,只要飼料價格沒有大幅下跌,整體價格跌幅就不會太大,豬價回落後最低價格也會維持在8至8.5元/斤。

  除了價格波動的週期,周望軍認為下半年物價形勢比上半年要樂觀的主要原因是,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比4月份有明顯回落,這種影響通過傳導之後,在9月份以後對我們國家的輸入性影響會有所放緩;國內的貨幣調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流動性減少會對物價穩定發揮基礎性作用;國內重要商品供給有保障,包括夏糧獲得豐收,産量增長2.5%,肉、禽、蛋、菜和工業消費品供應充足。

  李迅雷認為,影響C PI的主要因素在於核心C PI(剔除食品和能源影響),核心C PI主要受經濟週期的影響,而目前經濟處於回落當中,長期來看CPI還是會回落。

  傳導

  新舊因素交織食品企業接連提價

  雖然下半年物價形勢稍顯樂觀,但農産品新舊漲價因素交織在一起,還是暗藏著很多不確定性。新漲價因素包括前期漲幅較小或者價格下降品種的“補漲”,這有可能使得全年物價“前高後不低”。

  有分析稱,到目前為止,今年的高物價是在菜價漲幅低於歷史平均水準的情況下取得的,而這一狀況在三季度很可能會出現轉變;從歷史數據看,通常三季度環比和同比價格都比二季度要有所上升,就目前的走勢看,糧價、肉價等食品價格在三季度將繼續上漲。

  夏糧實現增産,早稻已經收穫過半,佔糧食産量70%的秋糧生産成為下半年的關注焦點。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秦富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儘管糧食豐收,但由於肉價大幅上漲,玉米等糧食需求增加,加上成本居高不下,價格還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由於國家的調控政策,前期一些農産品價格的上漲在終端食品上體現得並不明顯。隨著原料成本的持續增加,食品企業的提價衝動愈發強烈。

  自去年11月份食用油“限價令”實行以來,食用油生産企業經營壓力不斷加大。雖然幾家大型企業均表示目前沒有提價計劃,但終端市場上的部分産品價格已經開始上漲。根據商務部的監測數據,自7月1日起,全國豆油和花生油的零售價格連續兩周的漲幅明顯擴大。

  另據報道,包括麥當勞、真功夫在內的多家餐飲企業宣佈提價。隨著豬肉價格的持續高位運作,北京稻香村、慶豐包子鋪等糕點、包子的價格也悄然上調。

  記者在北京一家餐廳看到某肉製品生産企業貼出告示稱,因為原料肉、澱粉等成本價格飆升,企業已經無法消化成本壓力,自7月15日起上調産品價格。

  據了解,肉-豬價差同比漲幅已經超過100%,達到了歷史罕見高度。馮永輝認為,這折射出屠宰企業由於近期的豬源減少、搶豬而舉步維艱,效益較差,已經不得不將高昂的豬價轉嫁至肉價,並最終轉嫁給消費者。

  對於這種價格傳導,李迅雷認為,食用油等産品在CPI中佔的權重不大,關鍵是這些産品的漲價不要引起連鎖反應。如果出現連鎖反應,通脹高企還會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

編輯:王思羽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