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過剩影響棉價 借力期市化解“賣棉難”

時間:2012-10-11 15:34   來源:經濟日報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隨著棉花庫存增加,新一季棉花市場將供大於求。合理利用棉花期貨的套期保值功能,不僅可以有效規避經營風險,同時也能達到助農增收的目的——</p>
<p>  今年以來,受國內外供需形勢等因素影響,棉花市場價格走勢低迷,“賣棉難”問題引發業內人士關注。</p>
<p>  “預計2012/2013年度我國棉花産量將達到675萬噸,雖然産量同比會有所降低,但綜合市場産量、銷量、進口量三個因素來看,棉花供給可能過剩108.9萬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棉花協會會長魏高成告訴記者。</p>
<p>  不難看出,隨著棉花庫存增加,新一季棉花市場將供大於求。對此,涉棉企業及種植農戶該如何應對?在日前舉辦的“2012年新疆棉花高峰論壇”上,通過合理利用期貨套期保值功能,及時鎖定利潤、規避經營風險,成為與會專家和眾多涉棉企業的共識。</p>
<p>  <strong>供給過剩影響棉價</strong></p>
<p>  面對今年供過於求的市場情況,建立完善的産業政策,加大惠農力度,同時運用期貨套保功能,幫助涉棉企業規避風險,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p>
<p>  當前,國家制定的棉花收儲價格為20400元/噸,萬達期貨棉花産業事業部總經理張聞民分析認為,2012/2013年度國家收儲上限浮動範圍在600萬噸至700萬噸之間,這就意味著今年12月以後産出的新棉中會有300萬噸到400萬噸富餘。“今年富餘的棉花只能隨行就市地銷售,未來幾年市場還是很難‘消化’過量的庫存,供大於求將直接影響棉價。”張聞民説。</p>
<p>  對於20400元/噸的收儲價,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這一價格頗有金雞獨立之態,既高於現貨、期貨價格,也高於撮合交易的價格。農戶及涉棉企業應當首選交儲,對於不能交儲的部分,涉棉企業就該及時在期貨市場進行套保。</p>
<p>  2004年,棉花期貨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8年來,涉棉企業參與度不斷提高。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棉花期貨合約累計成交0.17億手,成交金額1.72萬億元,市場結構日趨合理。</p>
<p>  鄭商所副總經理張靜表示,鄭商所將一如既往地加大對涉棉企業的服務力度。“我們會增加對涉棉企業期貨知識的培訓次數,研究開發更多宜農的期貨産品和服務。針對新疆産區,我們會為新疆棉註冊倉單打開綠色通道,在新疆棉升水和倉庫佈局方面給予充分考慮。”</p>
<p>  對處於棉花種植環節的農戶來説,如何更好地保護他們的利益,業內人士也給出了相關建議。</p>
<p>  魏高成表示,希望國家完善棉花收購長效信貸機制,延長棉花交儲時間至6月,同時對農發行貸款支援收購的棉花建議開通綠色通道,優先安排交儲和運輸。</p>
<p>  新疆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則建議國家給予新疆棉花更多政策扶持,推出棉花綜合直補政策,將長絨棉納入收儲範圍。</p>
<p>  <strong>期現結合規避風險</strong></p>
<p>  涉棉企業應當充分利用期貨市場這一規避風險的工具,構建期現結合的可持續經營模式,在鎖定利潤、規避風險的同時,也能達到助農增收的目的。</p>
<p>  近兩年來,棉價波動劇烈。</p>
<p>  從鄭棉期貨價格來看,2004年棉花期貨上市以來,波動區間在12000元/噸至16000元/噸,然而2010/2011年度因受天氣因素影響,棉花大幅減産,鄭棉價格突破歷史交易區間上限並一度達到33000元/噸,隨後價格出現一波下跌,這讓眾多涉棉企業始料未及。</p>
<p>  這一波價格的“過山車”,讓不少涉棉企業認識到利用期貨進行套期保值的重要性,而他們運用期貨市場的方式方法也日趨多樣。</p>
<p>  湖北銀豐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首批進入棉花期貨市場的企業。“在沒運用期貨進行套保前,我們通常是‘賭’行情,靠今年的市場供銷情況去賭明年的行情。因為沒有合適的對衝工具,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好多年。剛開始套保時,我們也一直在摸索,甚至把現貨的銷售渠道直接用到期貨上,期貨倉單價格高就賣倉單,現貨價格高就賣現貨。”銀豐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嚴豐説。</p>
<p>  “現在總算是摸索出一條合理的路子了。”嚴豐告訴記者,當前銀豐集團採取的是“棉農+合作社+基地+公司”的模式。“在每年2、3月播種時,我們向棉農提供種子、農藥、化肥等生産資料並談好收購協議,這樣我們就能提前鎖定成本。從播種到9月收棉期間,我們會密切關注期貨價格,基差合理時立刻進行套保,鎖定利潤。到收購時,即便收購價稍高過預期,我們也可以比別的企業多收購一些,因為套保已經幫我們節約了成本。”</p>
<p>  湖北白銀棉業有限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在2001年僅有一家棉花加工廠。該公司總經理李春對記者説,2005年公司通過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對企業控制風險起了很大作用。得益於期貨交易,公司也實現了快速跨越式發展,截至目前已經有幾家加工廠,還有一家股份公司和一家棉花專業合作社。</p>
<p>  通過套期保值,不僅給涉棉企業帶來收益,棉農也得到了實惠。“去年公司和棉農簽訂了3000噸籽棉收購合同,合同約定的收購價要高於公司當年的棉花收購均價,但公司並沒有因此而承受更多風險,因為我們在期貨市場做了套期保值。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雙贏’的局面,既保證了棉農增收,我們也有收益。”李春説。</p>
<p>  作為國內最早的一批研究棉花期貨的市場人士,張聞民還總結出了利用期貨套保需要注意的幾大要點。“首先是要分析棉花的市場行情,大致行情走向要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是在做套保時,要設定好自身能接受的高低位價格。涉棉企業一定要分階段、按比例在不同月份進行建倉,要學會優化調倉。”張聞民説。(記者 劉暢) </p>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