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仍有比較優勢 3成紡企創9成利潤

時間:2008-12-05 14:13   來源:現代快報
  2008中國服裝行業高峰論壇近日在無錫舉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在論壇上説,面對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中國紡織服裝業需要拿起“科技創新”和“品牌建設”兩種武器,方能順利上岸。

    中國需要技術藍領

    與2008中國服裝行業高峰論壇一同舉行的還有全國紡織行業技能競賽,杜鈺洲就是專程為此而來。這場全國30多個省市服裝高手參加的製衣技能比拼分理論考試和實際操作兩個部分。其中實際操作比賽要求選手在總共五小時內,獨立完成一件女襯衫、一件男襯衫的製版。其中對女襯衫製版的評審要根據選手的製版製作出襯衫,穿在模特身上,考察版型和實際穿著效果。

    在杜鈺洲看來,這場全國紡織高手的大比拼反映出中國紡織業的競爭優勢。“中國紡織出口占全世界紡織出口的30%,相對勞動力價格比中國還要低的國家,中國的競爭力就在勞動力的素質。這樣的比武要常辦,高技術藍領越來越多,才能全面提高整個紡織行業的市場競爭力。”

    國有企業整體虧損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紡織工業一直保持高速發展。2002年至2007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産值增長1.78倍,利潤增長2.7倍,就業人數增長41%,出口額增長1.79倍,全行業貿易順差增加2.22倍。各行業中貿易順差最大的就是紡織産業,這也是國家重視紡織産業的最大原因。

    杜鈺洲説,中國紡織服裝業中以粗放經營為主的中小企業比例很高,整個紡織業中99.4%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業態發展嚴重不均衡。進入2008年後,受國際經濟環境及國內物價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約,大部分中小企業應對不足,紡織業遇到很大困難。根據目前的統計,整個紡織行業營業利潤(主行銷售)提高8.38%,副業部分(資本部分)下降142%。8個月虧損了156億。利潤率也從去年的4.38%下降到今年的3.47%。從結構來看,國有企業佔整個紡織行業的1.82%,虧損9億,是整體虧損。集體企業佔3.8%,盈利55.7億。私人控股企業佔72.24%,盈利557.5億,港資臺資企業佔12.64%,盈利75.9億元。外資佔9.5%,盈利59億。1~8月,紡織業內銷售利潤率10%以上的企業佔7%,服裝的平均利潤率是10.04%,但化纖的平均利潤率僅有1.78%,最困難的就是化纖。據統計,三分之二的企業利潤下降92.29%,總出口量按人民幣匯率同比計算下降0.49%。對美國服裝出口量下降8.53%,歐美之外的地方服裝出口量下降超過10%。為此,國家已經通過數次調整出口退稅率的政策來扶持整個産業,可以説目前正處於産業升級的關鍵時期。

    關鍵問題是技術創新

    “2008年是新世紀以來紡織業遇到困難最大的一年,目前整個紡織行業正處於産業升級,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時期。再加上外部金融危機,使紡織行業轉型時期的陣痛非常明顯。今年8月份,根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分析,儘管整個紡織行業的增長態勢依然很好,8月份的平均利潤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但從結構來看,存在嚴重問題。在所有紡織企業中,三分之一的企業裏,從業人員佔32%,利潤總額卻佔89.2%,而剩下來三分之二的企業中從業人員佔68%,利潤總額卻僅佔10.8%。虧損企業有7500戶,虧損總額達116億元。”杜鈺洲説。

    數字最能説明這個問題。根據統計,整個紡織行業每人平均創造的價值是9800元,可三分之一的企業每人平均創造價值24800元,剩下來三分之二的企業每人平均創造價值只有1600元。杜鈺洲説,這種情況表明企業的好壞不在於大小,而在於有沒有創新,紡織行業應該靠技術而不是靠人的多少來創造價值。

    紡織業仍有比較優勢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對紡織業的誤解,認為中國紡織産業的比較優勢在消失。杜鈺洲説,他認為這樣的説法需要澄清:紡織行業的比較優勢是機會成本,比較優勢不僅不是靜止的,而且還在提升。紡織業的比較優勢提升空間還很大,結構也在不斷優化中,這就需要中國的紡織企業打好“科技創新”和“品牌建設”兩張牌。

    “數據顯示,今年1~8月份,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增長15.64%,利潤增長3.2%。與中小企業集體‘疲軟’相比,擁有自主品牌和高端技術的企業,他們實現的利潤佔全行業總利潤的九成以上。這説明品牌與科技成為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杜鈺洲説,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整個行業應對危機時整體保持了持續發展,企業能夠自主研發攻關,施行技術創新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最好手段。

    杜鈺洲説,中國要由紡服大國向強國轉變,産業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國際金融海嘯給眾多國內中小企業完成産業結構轉變提供了契機,如果能夠熬過這次“陣痛”,以科學創新和品牌行銷為主導的企業必將成為今後中國紡織經濟增長的主導。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