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生存空間漸小 轉身西部才有出路

時間:2008-10-29 13:24   來源:證券時報
  偌大市場裏,三、兩個顧客在漫不經心的閒逛,銷售人員百無聊賴坐著發呆,頑童在空暢過道上嬉戲,而大樓外馬路兩旁還依稀垂落著一些“第4屆中國商品市場峰會”的小旗……近日,記者來到中國輕紡織城所在地———紹興縣柯橋,映入眼簾卻是如此情景。

    或許,當地的商鋪租用權轉讓價格的急劇下跌更能反映中國輕紡城的衰落。去年8月份,中國輕紡城東區一間20多平方米的門面,租賃使用權的轉讓費要600多萬元,如今已跌至不足200萬元,還有價無市。

    紡織業利潤已無騰挪空間

    9月以來,江龍集團、金雄輕紡集團、五環氨綸、華聯三鑫石化等紹興縣4家在國內紡織業頗有地位的企業相繼出現資金鏈斷裂,更多的企業則陷入停産或半停産狀態,一些中型企業更是關門大吉,曾經引以為豪的當地紡織業全面走入危機。

    紹興以紡織布料企業為主,鮮有服裝企業。危機的出現,是因為整個紡織布料鏈條的各個環節利潤已少無可少。紡織布料的生産鏈條較長,從紡紗、織布到印染、後整理。中國輕紡城瑞安商會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若從事外貿,高科技的布料的利潤可達到10%,但一般的布料利潤只有1%;紗廠的利潤大概是3-4%;織造和印染等環節主要是收取加工費,利潤不會超過5%,甚至淡季是白做。這樣的利潤率實際上是死扣出來的,生産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點問題就要變成虧損。

    對此,除了人民幣升值一項影響外,以印染環節為例,以前染花料、水電費和工人工資各佔去1/4,還剩下1/4是印染廠的毛利潤。但現在染花料價格漲的很高、工人工資、水、電、煤氣費也在上漲,同時環保成本增加,每噸廢水的排污費都要2.9元。因此,除了江龍集團還很多印染企業因此倒閉。

    除了及時抽身的中型企業和一些小型的成本極低的企業以外,紹興當地規模稍大一些的紡織企業,資金鏈已繃得緊緊的,隨時有斷裂的風險。紹興當地的一些企業負責人説,很多紡織企業本身資不抵債,固定資産早已抵押,銀行為了收回貸款有救他們的心,但擔心越陷越深,不敢輕易出手。據稱,上述4家龍頭企業的賬面負債高達146億元,其中,銀行類負債113億元。面對如此鉅額債務,即使國家放鬆貸款限制,即使利率降得再低,紹興的紡織企業仍難以獲得對銀行的援手。

    國際競爭下紡織業優勢漸失

    紡織行業生存困難,主要源於其下游服裝行業國際競爭力下降,出口減緩導致整個産業鏈的萎靡。

    “像我的公司,以外貿為主,主要客戶在歐美國家,去年我們的銷售額可以做到800多萬,今年的銷售到目前為止連40萬都不到,周邊很多企業也都是這樣情況。”瑞安商會負責人如是説。

    海關數據顯示,2008年1-6月,國內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499.6億美元,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出口317.2億美元。而2007年,國內紡織服裝的出口總額為1679億美元。今年,我國服裝紡織業出口增速出現明顯下滑。

    紡織業是勞動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行業,勞動力成本是重要的競爭因素。這兩年來,印度、越南重點發展服裝紡織業,形成了規模效應,其勞動力成本優勢對我國紡織業構成了巨大挑戰。據中華紡織網提供數據,今年1-7月中國紡織品對美國出口減少了3.1%,但印度卻對美出口增長了0.9%,至33.9億美元。同樣,越南在美國市場份額也在快速增長,今年前7個月越南的出口額達到創紀錄51億美元,同比上升了20.5%。

    印度、越南還在進一步加大對紡織行業的投資和政策扶持力度。據統計,最近4年,印度紡織工業投資倍增,2004-2008年投資達到10450.6億盧比,到2012年預期達到105060億盧比。此外,印度還出臺了一系列紡織産業發展政策,其中一項包括10%的資金補貼項目和棉紗與紡織機械的低關稅政策。政府還在紡織業提升基金計劃(TUFS)框架下開設一個計劃,對那些想要增加投資的紡織企業給予高達8%的優惠補助。  

    從歷史來看,紡織業是一個不斷向低勞動力成本國家和地區轉移的動態過程。面對印度、越南等紡織強國的崛起,以及非洲接受産業轉移的潛在可能,中國紡織業的競爭力將越來越差,甚至有失去生存空間的危險。

    政策利好難解燃眉之急

    為扶持國內紡織行業,我國于8月1日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本月,財政部和國稅總局又將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4%,11月1日起正式施行。隨後,商務部宣佈,自2009年1月1日起,將不再實行輸美紡織品出口數量及許可證管理和輸歐紡織品出口許可證管理。

    根據相關研究觀點,按今年行業出口增長15%計算,退稅率上調1個百分點將直接增加企業利潤13億美元,一年之內,國家先後兩次調整紡織服裝行業的出口退稅率,將為行業增加近40億元利潤。

    但據記者了解,由於競爭激烈,出口退稅上調對單個企業影響實際並不明顯。為爭取訂單,很多企業進一步壓低出口價格,賬面上以成本,甚至略低於成本的價格對外銷售,而新增幾個點的出口退稅,就是公司利潤。

    據調查,服裝批發行業中,若從事外貿,布料生産難度比較高、比較新穎,利潤有的會達到10%,但有的布料利潤只有1%。一般正常毛利潤是5-7%,大的企業凈利潤達到6%已是極限。若從事品牌服裝內貿,面輔料佔服裝成品終點銷售15%的成本,服裝從成本到銷售約漲了3.5倍左右,廠家的利潤不會超過10%。經銷商和商場佔利潤的60%,其中大部分被商場拿走。

    “原來人民幣、美元匯率是8.7:1的比率,現在6.7、6.8的樣子,將近升值了20%,出口退稅率上調3個點是救不了的,像一杯水倒在大湖裏一樣。”瑞安商會負責人表示。全國最大亞麻布料生産企業新申集團副總經理李海康説,    “人民幣升值,銀根緊縮,企業成本上升,這些因素累積下來,不是政策調整一下就能解決的。”也就是説,目前的治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紡織業的危機。

    只有向西部轉移還有希望

    長三角地區勞動力成本高,但西部勞動力成本低,而且,西部有很多戈壁等不適宜農作物生長的地方,如果向西部集中,並加大科技投入,中國紡織業可以重新贏得市場。

    瑞安商會介紹,安徽利用承接東西部的有利區位,準備建成中國服裝産業的一個接待站,承接珠三角、長三角向中西部轉移的企業,前些日子邀請他們去考察。他們組織了一批企業過去,結果是普遍認為可行性不強。原因在於,紡織業産業鏈條長,如果僅僅服裝企業到那邊,布料供應、輔料供應、水洗廠等一些配套企業不過去,單個企業根本無法生存;若整個産業鏈搬過去,還需要一個整合的過程,需要培育類似于輕紡城、聯合市場這樣的集散中心。

    同時,企業也擔心,紹興政府出於地方利益的考慮,對他們的遷移不支援,甚至阻撓。

    多年位列全國百強縣首位的江陰市,近年來,面對走入後工業化時代後已無土地開發的困境,推動企業由市場、原材料兩頭在外,向生産、銷售兩頭在外,研發和管理兩頭在內轉變,使原先的傳統産業重新獲得了生機。江陰的做法值得紹興地方政府借鑒,儘管短期內會犧牲一些GDP,但長遠看,讓目前的一些大企業把紹興基地建成研發和管理中心,而將生産基礎轉移到西部,企業突圍了,政府就能受益。

    如果中國紡織業衰落,印度和越南等國家的紡織業雄起,中國會陷入像石油、鐵礦石那樣的被動局面。因此,國家應該從戰略的高度去推動紡織業向西部轉移,通過諸如無息貸款、稅收優惠之類的政策鼓勵紡織企業走向西部,而西部省份也要積極創造條件承接紡織業的遷移。(陸星兆 顧惠忠)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