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智慧手機最大消費國 硬體成本降至400元

時間:2012-07-11 14:24   來源:南方網

  在剛剛結束的2012年第二季度,中國已崛起為全球第一大智慧手機市場。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公佈的今年上半年全國手機行業運作狀況則顯示,上半年智慧機總體出貨量達9485.5萬部,佔同期手機市場出貨量的48.66%。國內智慧機市場井噴背後,硬體成本的極速下降甚至超出了普通消費者的想像。特別是高通與聯發科“聯手”攪局低端智慧機市場以來,今年二季度大量手機品牌開始規模量産進入市場。近日,南都記者從廣東本地一家大型手機連鎖賣場了解到,市面上一些售價千元以下的小牌子智慧機,純硬體成本不到400元。昨日,國內最大電子元器件及方案提供商科通集團旗下的電子商務平臺科通芯城執行副總裁朱繼志向南都記者證實了這種説法。他表示即便不“以次充好”,低端智慧手機硬成本控制在60美元以內(約合人民幣380元)也已不是問題。

  國內智慧機份額超功能機

  在今年6月中國電信主辦的“2012年天翼3G手機交易會”上,“漫山遍野”的智慧機成為一大看點。大到三星、HTC、中興、華為、酷派,小到名不見經傳的各類新進品牌,幾乎清一色的智慧機佔據著各個展位。

  這種智慧機大潮不僅僅存在於中國電信主導的CDMA領域。縱觀整個中國市場,無論哪種3G制式,智慧機唱主角已成為“共識”。特別是在今年上半年,一組數據更充分説明瞭這一點。

  根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公佈的今年上半年全國手機行業運作狀況,期內全國手機市場出貨量1.95億部,其中智慧機為822款,佔比為39.16%,其中,智慧機總體出貨量達9485.5萬部,佔同期手機市場出貨量的48.66%。更值得注意的是,自第二季度開始,智慧機出貨量更是連續三個月超過功能機,市場佔有率在50%以上,剛剛結束的6月份市場份額更高達56.9%。

  從全球的角度看中國,智慧機市場的高速發展更讓人有“瞠目結舌”之感。美國投行Need h am &Company週一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第一季度智慧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64%,達到3310萬部。即便這組數字看上去還不及工信部的統計數據,但已然超越了美國的2500萬部。使得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智慧機出貨量最大的市場。

  硬體成本高速下降

  自去年下半年中國聯通掀起千元智慧機規模化大潮後,三大運營商鉚足了勁廝殺低端智慧市場。在不少媒體的筆尖,能為手機提供話費補貼支援的運營商成為了國內智慧機市場的主推力量,加之3G時代運營商之間爭奪用戶日益白熱化,運營商自身亦不遺餘力大推智慧機。

  “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過去從來沒有一個時代的手機會像現在這樣便宜。如果用戶本來就準備拿出1000元購買手機,這時有1000元的智慧機和500元的功能機備選,很多人都會選擇前者。”按照出雲諮詢分析黃林的觀點,愈發“親民”的價格會讓許多人在換機時優先考慮智慧機,而運營商則通過話費補貼和其他促銷手段,抓住時間節點,讓換機浪潮提前來臨。

  然而,運營商助推還僅僅是國內智慧機市場爆發的原因之一,另一大因素來自智慧手機硬成本本身的高速下降。

  同樣是在“2012年天翼3G手機交易會”上,一位參展的HTC員工在場內踱步,不知不覺間來到了某展位前,上面赫然印著ThL三個字母,字體與HTC幾乎完全一樣。“這是什麼品牌?”總部在臺灣的HTC或許從未耳聞,然而僅僅在深圳手機集散地華強北一條街上,ThL這家深圳本土品牌的體驗店便多達四家。其主力産品從千元之內到1500元左右,全是智慧手機。

  “他們(指ThL)在東莞的一家店就挨著我們的連鎖店,每天門庭若市,出貨量非常大。”一位廣東大型手機連鎖市場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類似這樣的品牌今年上半年冒出不少,做的全是千元智慧機,特別是七八百元的産品,在三四線城市賣得特別好。

  再低價也有錢掙

  這種價格的智慧機,到底是賠本賺吆喝只為出貨量?還是實打實的每台機都能有錢掙?華為手機業務負責人余承東曾表示,一款華為手機要做到300萬台以上才能賺錢。不過在上述連鎖負責人看來,那只是千元智慧機剛剛興起時的行情。他向南都記者透露了其供貨商之一語信手機的情況,“他們給我們的低端智慧機供貨價格不到500元,我們一般賣699或799元,零售端毛利就有200-300元,當然,把促銷人員店面成本等算進去,遠賺不到這個數。”至於廠商的硬體成本價格,他估計在300元以內。

  關於手機硬體成本,近來因為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微博)和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的口水仗,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之一。

  雷軍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曾表示,一些廠商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可能會把各種貨源的元器件摻著賣。朱繼志則告訴南都記者,即便不通過“以次充好”的方式,全部用正品元器件,以一款採用聯發科MT 6573(主頻650MHz)方案的手機為例,現在成本也能控制在60美元以內。

  類似的低價機還會採用高通的msm7225a晶片(主頻800MHz),最典型的例子是天語和阿里巴巴共同推出的阿裏雲作業系統機型“小黃蜂”,零售價僅600元左右。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賣低端智慧機的手機商能賺到很多錢,利潤還是很薄。”朱繼志稱,儘管從方案商到設計公司,再到元器件、整機的採購結算,業內慣於將大部分工序放在香港完成。但只要在內地市場打上品牌,特別是正式上架銷售的,都繞不開17%的增值稅。所以廠商每台機能賺到的錢並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賣得再便宜的智慧機,也不是賠本賺吆喝。 

  連結

  智慧手機製造成本拆解

  製造成本分硬體和軟體兩部分

  作業系統

  軟體

  根據工信部的統計數據,在上半年新上市的822款智慧手機中,採用Android系統的達801款,佔智慧機新品總體的97.44%。從智慧手機製造商的角度,採用開源的Android省下了大筆的系統費用。過去,無論是採用諾基亞的Sym bian還是微軟的W indows,都需要為每台機的使用授權買單。例如在沒有Android之前,宇龍酷派智慧手機的作業系統是基於微軟WinCE開發的,HTC則大量採用Windows Mobile作業系統,這些都需要向微軟付費。而進入開源的Android年代,廠商不需要向谷歌支付系統費用,軟體端只要在Android的基礎上投入二次研發費用,再攤薄到售出的手機中即可。所以手機生産製造端的成本,實際上完全集中在了硬體環節。

  硬體

  在智慧手機的硬體清單中,處理器(CPU)和螢幕是最大的兩塊成本,往往佔總成本一半以上。排名第三的是快閃記憶體(ROM和RAM),這點在中高端機型中尤為重要。例如“小三大戰”中,周鴻祎稱小米的快閃記憶體採購價僅10美金,雷軍則回應稱自己用的快閃記憶體是三星1G RAM和4G ROM模組。更表示願意以每套20美金的價格支付給周鴻祎代為購買,最後周沒有接話。可見高端配置機型的快閃記憶體成本根本省不下來。

  至於低端機型,往往採用ROM和RAM封裝在一起的快閃記憶體,容量小,性能一般,價格也便宜,一般在7美元左右。但對於一套60美元的硬體來説,也是主要成本之一。至於其他硬體成本,還包括攝像頭、手機開模、付給工廠的製造費用、付給高通的智慧財産權費用等。

  規模決定議價能力

  由於不同的廠商生産規模不一樣,而規模直接決定了和上游元器件商的議價能力。所以即便是同一款零件,攤分到每一品牌每款手機上的成本都不一樣。不過由於智慧手機規格趨向統一,一些作為中間商的手機供應鏈公司誕生了。他們通過大量購入元器件獲得返點獲利,另一方面還可通過分銷給下游規模較小的廠商獲利。小廠商則樂觀其成,因為這些分銷價格的價格往往低於他們直接和元器件商溝通,還省去了無法估算的溝通成本。(方南)

編輯:米廣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