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運營商校園惡鬥事件頻出 禁令為何禁不住

時間:2011-09-23 07:5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新學期伴隨學生們熱鬧入學的是幾大運營商的激烈“火拼”。本是同根生的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除去從網路、終端、品牌、資費、服務上的激戰,更為直接的“暴力”衝突成為運營商們的首選。校園市場的非凡意義,使運營商間的競爭從常規走向惡鬥 </p>
<p>  從分家伊始,運營商之間的競爭趨勢註定了無可避免,爭鬥也由來已久。2004年以來,運營商間的惡鬥事件在上海、江蘇、廣東、浙江等地屢有發生,其中不乏造成重大惡劣影響、當事方被處以法律判決或行政處罰的事例。 </p>
<p>  <strong>校園惡鬥事件頻出 </strong></p>
<p>  僅在今年,各地又頻爆運營商間的惡鬥事件: </p>
<p>  8月25日,浙江杭州,浙江工業大學朝暉校區,電信方面剪掉移動光纜,電信方面工作人員王國平隨即被刑拘,後電信和移動兩方私下達成和解,被刑拘的電信工作人員王國平也取保候審。 </p>
<p>  8月27日,江蘇南京,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移動方面對校園網進行工程割接,但遭到電信人員阻撓,工程一度被迫中斷,後經搶工,校園網得以恢復。 </p>
<p>  8月底,浙江溫州,龍灣濱海工業區旭日小區的移動和鐵通的寬頻光纜被電信拔除。 </p>
<p>  同樣,在湖北武漢,8月29日,聯通在武漢工業學院金銀湖校區內的8根光纜被剪斷。相隔兩天,9月1日,聯通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武漢體育學院、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五所高校的光纜被剪斷。 </p>
<p>  9月2日,浙江寧波,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該學院多幢學生宿舍樓的光纖被電信方面拔除,致校園網路癱瘓數十小時。而2010年8月底,浙江臨安,浙江農林大學也發生電信剪除移動光纜的事件,電信方面兩人被刑拘,之後取保候審…… </p>
<p>  此外,江蘇常熟等地的一些居民小區也出現了運營商相互破壞通訊光纜的事件。 </p>
<p>  對幾大運營商而言,類似的暴力事件不絕於耳。從廣東移動"封校門"到遼寧大連“換卡門”,從鉅資回收競爭對手機卡到“詆毀門”、“拆攤門”,甚至因強勢壟斷而引發暴力命案……種種手法令人側目。 </p>
<p>  <strong>禁令為何禁不住 </strong></p>
<p>  媒體在呼籲要以法律重拳治理校園市場惡性競爭,工信部今年6月也頒布了《關於規範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校園電信業務市場經營行為的意見》(下稱《意見》),來規範運營商們有序競爭。而隨後層出的運營商間的爭鬥事件無疑讓監管部門和法律法規的約束停留在紙上。 </p>
<p>  儘管《意見》明確禁止運營商與校方簽訂排他性協議,但監管部門無法以一紙禁令來化解、平息三家運營商多年的紛爭。今年,內蒙古、廣東等地的運營商和學校在新生啟事、通知中仍明確實施了排他性協議,禁令中規範限制的行為依舊橫行。爭鬥中法律被無視,企業道德更無從談起。 </p>
<p>  運營商們埋頭熱鬥,爭奪的核心--用戶,卻被扔在了一邊。無論哪家運營商在爭鬥中取得“優勢”,素有“上帝”之稱的用戶卻無法獨善其身。眾多用戶的利益在這場鬥爭中始終是刀俎上的魚肉,被爭奪、被犧牲。 </p>
<p>  “以賄賂校方甚至相互破壞光纜來強佔市場的行徑已是公開的秘密,無論誰佔領校園市場,我們都只是魚肉”。一位學生網友這樣評述。有網友戲虐,運營商們的爭鬥就是“狗咬狗”,但咬來咬去,受傷的始終是用戶的利益。 </p>
<p>  互相拆臺、相互詆毀,各種惡鬥的背後是成本大戰,成本戰在消耗彼此的資源時也在透支整個行業的形象和空間。 </p>
<p>  而主導運營商拿出大量成本打擊競爭對手的是各運營商的高額收益。據三大運營商公開財報顯示,2010年,中國移動實現營業收入4852億,同比增長7.3%;中國電信營業收入為2198億,同比增長5%;中國聯通實現營業收入1713億,同比增長11.3%。 </p>
<p>  與高收益相比,運營商降低資費的同時,服務水準也一同降低,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在2010年發佈的消費者申訴的十大熱點顯示,電信服務申訴居前,其中移動電信服務申訴20631件,固定電信服務申訴13441件。這樣的現實,很大程度上是運營商把注意力放在相互“傾軋”上所致。 </p>
<p>  <strong>惡鬥現象的背後 </strong></p>
<p>  惡鬥亂象的深層原因既有企業自身原因,亦有行業體制、監管等多方因素。 </p>
<p>  2002年電信南北拆分後,彼時的網通、鐵通與電信在寬頻和固網上的競爭加劇,三方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場行銷活動中多有衝突,運營商第一輪惡性競爭高潮在2003年凸顯。此類惡性事件的爆發,直接推動了國家最高人民法院出臺實施《關於審理破壞公用電信設施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司法解釋》)及貫徹該《司法解釋》的説明。 </p>
<p>  《司法解釋》及説明對各地運營商之間不正當競爭,如:陽泉剪斷電纜分線盒事件、朔州有組織的拔電線桿事件等,破壞、剪割對方通信光纜等設施的行為和後果影響,作出明確的適用法律依據。 </p>
<p>  2008年5月23日,中國電信行業的又一輪重組開啟,中國電信收購中國聯通CDMA網,中國聯通與中國網通合併,中國網通的基礎電信業務併入中國電信,鐵通併入中國移動。此輪重組後形成了無業務範圍缺失的3家全業務運營商,因此也被業界認為是中國電信業競爭的真正開端。改變個別運營商在特定業務上的相對壟斷局面,是一直以來國家推動幾次電信業重組的目的所在。 </p>
<p>  2009年下半年,電信業重組完成。此輪電信業重組之前,中國電信一直未獲移動牌照,其傳統優勢只在寬頻。而整個通信行業移動替代固話的趨勢在加速。 </p>
<p>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3家運營商在移動通訊、寬頻等業務上都互相滲透重合,新的業務局面出現,原來佔絕對優勢的運營商出現了潛在威脅,以南方的寬頻業務為例,大多數居民小區、校園內的寬頻管線原先都是由電信鋪設的,在很多施工案例中,其他運營商想要在這些小區引入自家寬頻,就會碰到來自電信的阻力。 </p>
<p>  2009年12月,有媒體報道的上海移動在嘉定、浦東兩居民小區內通信電纜被上海電信工作人員剪斷的事件基本都是這種情況。 </p>
<p>  而在共建共用的具體操作層面上,儘管工信部多次下文要求三大運營商共建共用通信基礎設施,但運營商沒有很好的操作辦法。 </p>
<p>  重組後,三大運營商面臨的企業關鍵績效指標(即KPI)考核壓力加重,其中以中國電信壓力最重。三大運營商均屬國務院國資委管轄的央企,在國資委以“利潤總額、經濟增加值”為主要指標的業績考核指導思想下,央企領導班子3年任期業績考核指標中經營業績權重佔到50%。 </p>
<p>  在KPI挂帥的情況下,逐層加碼的考核壓力傳遞到一線末梢,指標直接關係到獎金和升職。運營商的天平很容易偏向追求市場份額一側。客觀上也成為運營商彼此間衝突層出的重要原因。此前,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各運營商內部的相關人員説起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和排名時都如數家珍,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 </p>
<p>  最終,“不惜代價搶佔新生用戶,擠壓競爭對手現有用戶”成為企業的不二選擇,並由此衍生出“高價公關學校,獨佔校園空間”、“低價傾銷、相互詆毀破壞”等不良競爭手段,惡鬥事件出現的頻率隨之增加。 </p>
<p>  另一方面,運營商間的産品功能同質化競爭態勢下,客戶佔有率的擴張短期內即可為運營商們帶來最直接的收益,對完成上級考核指標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現象在基層,根子在上層”,KPI指標重壓、電信企業間的競爭亂象、監管力有不逮,三方合力導致了現有苦果。 </p>
<p>  <strong>誰能破解惡鬥難題 </strong></p>
<p>  運營商惡鬥事件,顯然違背了電信重組的初衷。不少行業內專家認為,這種過分注重短期財務業績指標的考核辦法,使得國企經營者難以站在戰略的高度充分揭示業績改善的關鍵動因,也缺乏動力改善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p>
<p>  從主管部門到各級電信企業,由上至下地改善"KPI"指標的科學合理設置,將非財務指標納入經營業績評價之中,在機制上減少“短視”行為;作為電信企業拋棄傳統思維,構建差異化的發展模式,避免同質競爭,實現長遠健康發展;政府方面加強監督體制落實和執行力度。 </p>
<p>  觀察家們指出:企業自律、行業把控、政府監管,或許三者的由上而下的改變才是目前惡鬥難題的有效破解。</p>
編輯:王思羽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