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是整頓行業秩序“一劑猛藥”,卻讓行業更加“亂象叢生”。《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多個稀土省份了解到,隨著稀土專用發票的出臺,因為缺乏有效的細則管理,實行專用發票逐步“走了味”,甚至成為大量非法生産的稀土産品銷售的“合法外衣”。
在日前稀土行業內部的一次會議上,多位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坦言,專用發票管理非常混亂,根本沒有和相應的生産資質、環保達標等指標相結合,目前大量非法生産的稀土産品都可以“堂而皇之”地使用專用發票,專用發票的實施使用不僅沒有起到“設檻”幫助行業優勝劣汰的作用,反而讓一些因為環保不達標等原因“叫停”的非法企業也開始死灰複燃。
“只要你是做稀土的,有營業執照,就可以去稅務部門拿到專用發票,根本不會審核企業指令性計劃、環保是否達標等問題。”四川一家稀土企業的負責人對記者説,這些“帶票”且價格低廉的“黑礦”(非法生産的稀土産品)非常具有競爭力,市場秩序也被搞亂。相反,一些按照指令性計劃生産且環保達標的正規企業卻舉步維艱。
行業亂象使稀土市場價格低迷。一位稀土行業業內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目前實際成交的稀土價格,要遠遠低於網上可以看到的公開價格,整個市場非常混亂。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稀土指數已連續6個月呈下滑態勢,10月18日稀土指數為452點,創下2011年12月以來的歷史新低,較2011年12月6日的最高點1000點下降了54.80%。
作為北方稀土龍頭企業,包鋼稀土面臨的“經營困境”也説明瞭行業的尷尬。10月20日包鋼稀土公佈了2012年三季報,報告顯示,受累于稀土産品價格的大幅下跌,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7億元,同比下降52%,環比下降28%;實現凈利潤1.2億元,同比下降90%,環比下降67%。而此次也是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連續三個季度持續下滑。
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由於缺乏相應有力的監管制度,加上巨大的利益驅動,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等地企業和個人紛紛私挖濫採和違規超採的現象比比皆是,不僅對環境造成巨大危害,同時造成了我國稀有資源的浪費。不僅如此,在稀土供應出現“泡沫”後,更加速了稀土價格暴跌。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進一步解決稀土行業散亂的狀況,國家在6月初開始推出“稀土專用發票”制度,期望通過專用發票的使用,給稀土整個經營鏈條都帶上一個“緊箍咒”,一方面、企業開具稀土專用發票,將和國家每年下達的“指令性開採指標”相統一,嚴禁“超量”稀土流入市場。此外,一些證照不齊全、環保不達標、規模較小的礦山和冶煉分離企業都將不具備使用專用發票的資格。另一方面,冶煉分離企業很可能不會再去購買“無票”的稀土礦,因為沒有市場需求,前期嚴重的私採超採的現象自然將得到明顯改善。曾有評價稱,專用發票制度,是國家對稀土監管力度加大的體現,意味著稀土産品貿易正式納入國家稅收法律體制,對於遏制私採濫挖、體現稀土資源的稀缺性價值起到很大的作用。
“專用發票實施‘走形’的背後,其實反映出了我國稀土産業政策執行和監管缺失的問題。”不少業內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他們呼籲,首先,要儘快出臺稀土專用發票使用和管理細則,與環保指標、指令性計劃完成和企業規模等方面掛鉤,明確稀土發票的使用只能是國家監管和産業政策範圍內的合規稀土企業。其次,要加強對稀土專用發票使用以及流向的監管力度,並出臺相應的處罰措施,防範流向“黑市”,成為黑色稀土産業鏈條上的“合法外衣”。再次,從中長期來看,專用發票的實施要給規範的企業創造正常的經營環境,並給大企業更多的整合空間,同時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專用發票對市場流通的稀土礦的數量、價格和流向等有了更為全面和準確地掌握,通過有效的調節,保證行業平穩有序 , 防止稀土價格出現“暴漲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