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生産幾乎全面虧損 微利時代鋼企如何求生?

時間:2012-03-26 10:25   來源:人民日報

  2011年的四季度,鋼鐵行業似乎在重蹈2008年下半年的覆轍:需求萎縮,鋼價下跌,利潤下滑,鋼鐵生産主業幾乎陷入全面虧損。而且,這次危局面臨的考驗比2008年更多:鋼鐵産能更大了,原燃料價格更高了,資源環境約束更強了。據中鋼協資訊顯示,今年1月份全行業的虧損狀況比2011年12月份更嚴重。

  記者近日走進河北鋼鐵集團公司,看這家既有國際一流生産高檔産品的生産線、又有著眾多生産普通産品的生産線;既有5000萬噸的龐大産能、又在利潤率上苦苦掙扎的企業,在逆境中如何應變和調整。

  1.控制産能:“十二五”不再增加一噸産能

  在河北鋼鐵集團生産經營一線的採訪中,記者聽到最多的詞是“利潤”。集團市場部負責人介紹,他們每週要公佈利潤排行榜,令各分公司盈利情況一目了然。集團邯鋼公司的調度主任任志剛説,産得多不一定賺得多,要以效益最大化為原則組織生産。銷售總公司負責人説,現在接訂單不圖量,而是圖利潤圖效益。

  的確,“微利時代”,利潤為王。在河北鋼鐵集團,“微利”直接導致以銷定産這一鋼鐵企業傳統的生産組織原則,逐漸被以利潤定産取代。

  不盲目追求産量,是以利潤定産的直觀表現。當前,多數鋼材産品市場價格長期在成本線上下徘徊,鋼廠賣得出産品也不代表能賺錢。去年10月26日,邯鋼,這個河北鋼鐵集團的主力鋼廠就主動把應該在12月底檢修的一座3200立方米高爐,提前兩個月進行檢修,這樣便可每天減産8000噸,用以應對市場波動和鋼價下跌,至年末才重新恢復生産。“不是沒有訂單,而是因為沒有利潤主動放棄了一部分訂單,1月份雖然所有高爐都開動生産,但生産計劃仍舊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萬噸。”任志剛介紹。

  其實,早在3年前河北鋼鐵集團成立之初,以效益為主導的思路就已經確立。董事長王義芳回憶説:“集團一成立就是國內産能最大的鋼鐵企業,可我們卻從來不敢稱‘老大’,原因就在於我們大都是低效益産能,産品檔次又不高、效益又不好,不能稱為‘老大’。”

  “集團決策層意識到,不能再走靠擴大規模賺錢的老路,否則,生産越多,虧損越多,賠錢賺吆喝,白忙活一場。”王義芳説。2011年,河北鋼鐵集團正式提出,“十二五”期間將“不增加一噸産能”。

  在石鋼公司三軋廠車間,工人師傅告訴記者,這裡曾經是年産94萬噸的普鋼生産線,是有名的“亞洲示範工廠”。即便如此,為了配合企業産品結構調整,該廠還是全部轉為特鋼生産,産量雖不如前,但效益卻大大高於從前。

  “分析當前的利潤嚴冬,供求失衡是最主要原因。”王義芳説。他認為,嚴重的結構性産能過剩導致這種情況短期內不會得到根本改善。“我們除了要有長期過緊日子的思想準備外,更重要的是學會差異化競爭,提升服務水準,以期在産能過剩的大環境中生存下去。”王義芳説。

  2.調整結構:走專業化、精品化、差異化競爭之路

  在石鋼公司三軋廠的隔壁,一條銀亮鋼材生産線正在緊張調試。“將來這裡可以生産幾十種不同規格的銀亮鋼材,經過表面拋光處理,每噸價格能提高1000多元。”河北鋼鐵集團特鋼銷售公司副經理宋一兵介紹説。

  其實,集團成立3年多來,就一直致力於産品結構調整。成立之初,河北鋼鐵集團的産品中,“大路貨”佔據半壁江山,集團旗下鋼鐵類子公司紛紛被逼進微利格局。經過不斷調整,河北鋼鐵集團先後有10余項産品填補國內空白,累計開發X100管線鋼、HBW1000無取向電工鋼等新産品469個,高附加值的品種鋼比例超過60%,其中高附加值的汽車板批量出口到歐洲市場。僅河北鋼鐵技術研究總院剛剛驗收的6項産品開發項目,就已經生産4萬多噸的品種鋼,為集團帶來效益475萬元。

  任志剛告訴記者,僅2011年,邯鋼新産品産量達到245萬噸,同比增長33.9%,增創效益1.37億元。

  “很長一段時間,業內對轉型升級的理解並不清晰,但近幾年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除了要推進節能環保外,就是要進行産品結構調整、産品品質升級,而且轉型升級的成果最終都要體現在企業效益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繼承説。

  “面對新一輪的市場嚴冬,産品結構調整力度只能加強不能減弱。” 王義芳表示。他介紹,如今“大路貨”在集團産品結構中仍佔相當比重,提高産品附加值、推進産品結構進檔升級的步伐不能停;高端鋼材也出現産能過剩,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必須加快新品種開發節奏、提高産品品質,才能實現差異化競爭。

  公司新成立了河北鋼鐵技術研究總院,為産品結構調整提供技術支援,是其主要任務。

  “産品結構調整應具有前瞻性。”河北鋼鐵研究總院院長張曉力認為,有的産品現在市場需求小、利潤不高,但市場潛力巨大,這樣的品種要開發;有的産品短期內利潤不會有較大提升,但優勢客戶有需要,為了維持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這樣的産品也要開發。“目前新産品對銷售額的貢獻率達到13%,高端鋼材比例達到63%,只有走專業化、精品化、差異化競爭道路,才能獲得競爭力。” 王義芳説。

  3.提升管理:管理是企業永遠要念好的一本經

  走在河北鋼鐵集團的生産車間,記者不時感受到市場形勢惡化對生産管理産生的強烈影響。

  “下游客戶提出的品質異議明顯增多,就連不影響産品性能的小劃痕也全都要當作品質異議産品退回來。”石鋼三軋廠軋機班長賈利軍説。

  “原來軋鋼的計劃編排,都是上千噸、上百噸,現在品種細分,訂單都是十噸、二十噸。從前經常是一個訂單做十幾天,十幾天都不換規格、不換鋼種;現在是,一天就換幾十個鋼種。昨天一天就換了50多個鋼種,完成了30多個訂單。”石鋼三軋廠工段作業長秦勝平説。

  早在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時,河北鋼鐵集團就提出:“與危機決戰,拼的是內功,拼的是管理。”三年來,“抓細節、抓深度、抓落實”的精細化管理在河北鋼鐵不斷推進。一些過去不能達到的指標、不能生産的品種規格都因為管理工作到位,實現大的突破。邯鋼三煉鋼廠通過精益生産,每爐鋼節約工序時間245秒。下屬承鋼棒線廠精裝班職工將裝配輥箱的各項尺寸精確到0.02毫米以內,僅僅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的1/3,但卻因此年減少輥箱燒損近百萬元。

  如今,虧損陰霾再次籠罩行業上空,河北鋼鐵集團的降本增效、挖潛增效繼續推進。在邯鋼,在不影響産品品質的前提下,工人們加大了國內鐵精粉的用量,用來平抑不斷高漲的進口高價礦,實現鐵前成本每噸減少100元;在唐鋼,對含鐵廢物料的回收力度不斷增強,去年已可節省採購支出5900萬元;在宣鋼,通過 “市場二次倒逼”機制,噸鋼的物流費用再降70元。

  其實,抵制虧損,企業永遠要念好的一本經就是管理!管理能出多少效益?河北鋼鐵財務部部長張迎秋算了一筆賬:集團組建至今三年,他們憑藉精細化管理,累計消化增支減利因素273億元,同口徑成本降低達到198億元!

  4.延長産業鏈:世界一流鋼企都沒有“單吃鋼鐵一碗飯”

  鋼鐵主業利潤不好,就著力在做強鋼鐵主業的同時,從非鋼産業上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如今,河北鋼鐵集團的非鋼産業已經初具規模:推土機銷量全國第二,鐵精粉産量全國第二,掌控50億噸的鐵礦石資源、參股建設黃驊港年吞吐量5000萬噸的礦石泊位和2000萬噸的通用散雜泊位。

  王義芳説:“世界一流鋼企都沒有單吃鋼鐵一碗飯。”他經常提到一個例子,德國鋼鐵翹楚蒂森克虜伯公司生産電梯,如今已發展成全球三大電梯和自動扶梯生産商之一。

  大開大闔的生産模式,令鋼鐵産業天生具有全産業鏈發展優勢。王義芳介紹,粗略估算,每煉一噸鋼要消耗1.7噸鐵精粉、消耗500度電、需要4噸以上的進廠出廠物流支撐。按照5000萬噸的産能計算,任何一個環節的生産規模都是巨大的,足以形成規模優勢。

  “如今,鋼鐵主業經營困難,産業鏈上的非鋼産業更應該當仁不讓。”王義芳説。按照河北鋼鐵集團“以鋼為主、適度多元”戰略,到“十二五”末,將打造鋼鐵、物流、資源、金融、機械製造五大産業板塊,形成一業為主、多元協同的産業格局,非鋼産業板塊營業收入達到1400億元,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鋼鐵企業。

  以鋼為核心上展、下延、外拓,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不僅是企業尋找利潤的需要,也是鋼鐵主業健康發展的保障。“到‘十二五’末,我們將擁有3500萬噸鐵精粉産能,自産礦比例達到40%,積極佔有海外鐵礦資源,權益礦比率達到20%。屆時,進口外礦依存度將進一步降低。”王義芳説。(鮑丹)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