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鏈整體失衡 養豬業鹹魚翻身大約在秋季

時間:2012-07-27 13:1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除了美國和歐盟之外,墨西哥、芬蘭等國去年也紛紛組團來華開展“豬肉貿易之旅”。中國肉價已創下這幾年來最長的下跌週期。若廉價洋豬肉再大舉進入,將會對國內豬價、肉價進一步打壓,或加劇散養戶的退出,從而造成行業的大幅波動。

  國內養豬業正在遭受空前的外部衝擊。上游的豬飼料受制于美國大豆期貨價格而漲勢洶洶,造成中游生豬養殖成本高企繼而導致利潤變薄,此時,美國、歐盟、墨西哥、芬蘭等國家和地區的豬又紛紛大舉進軍我國,從而對龐大而低迷的下游豬肉市場形成擠壓。可以説,整個産業鏈都處於失衡狀態。雖正值盛夏時節,但養豬戶們卻在經歷全行業臨近虧損的“嚴冬”。能否熬得過還得看總體供需形勢能否好轉。

  飼料漲價至成本高企

  “眼下豬實在不好養啊!生豬養殖業普遍不景氣,養豬基本上不賺錢。”日前,北京正豐飼料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王明宇對本報記者發出這樣的慨嘆,他對正在難關上艱難度日的養豬戶們表示同情,但也實在愛莫能助。王明宇透露,作為豬飼料的豆粕價格上漲幅度很大,造成養豬成本高企。就北京地區而言,目前每噸價格為4200元,較6月份上漲了1000元,而且還在繼續上漲。而在其他地區,豆粕漲價已成普遍現象,比如河北保定,豆粕價格已從一個月前的每噸3100元漲至目前的4100元。其中主要原因是美國遭遇了一場罕見的乾旱天氣,因為炒作天氣,美國大豆等農産品期貨自6月以來走出了一波暴漲行情。由於我國市場高度依賴從美國等國家進口轉基因大豆,作為大豆提取豆油後的副産品,豆粕價格也隨之而暴漲。據中國生豬預警網“中國生豬産業鏈市場數據庫”顯示,本月豆粕價格較上月上漲1.4%,豬自配料本月較上月上漲2.73%。

  而另一方面,豬肉價格卻還在持續下降,造成養豬利潤不斷下降。據本報記者了解,今年年初,生豬出欄價格在每斤8.2元左右,但最新的收購價格已跌至每斤7.1-7.2元。有養豬戶計算,一頭豬的利潤年初還有200-400元的利潤,而現在可能只有20元左右,如果豬肉價格再下跌,或者飼料價格再上漲,那麼賠錢就成定局了。

  王明宇坦承,儘管飼料價格高企,剛性需求還是存在的,畢竟不能讓豬餓著。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必須保持至少60%的庫存,以防市場供應中斷,並以此最大限度地穩定市場價格。

  “目前日子最難過的就是養豬戶了!”王明宇不斷重復著這句話。如果豆粕價格再繼續上漲,養豬鐵定賠錢,或者只能減少飼料裏豆粕的添加量,那樣的話,豬肉品質就難以保證了。他透露,豬的嘴很刁,只適合於吃豆粕和玉米,曾有人嘗試用小麥替代,但喂出來的豬肉味道很差賣不掉;還有人用糠喂豬,豬寧可餓著都不吃。

  據專家透露,豆粕的上漲對飼料企業的影響最大。綜合來看,豆粕佔到飼料企業原料的20%左右,玉米佔比會達到60%,剩下的就是魚粉以及其他原料。雖然玉米佔比最大,但玉米的漲幅要小得多,最近採購的東北玉米價格在每噸2600元,每噸上漲了50元左右。

  養豬的拿不到補貼

  在全行業臨近虧損的情況下,養豬戶們都在期盼國家政策給予補貼。據悉,國家對能繁母豬飼養實施補貼制度。國務院通知要求:“各地要按照每頭每年100元的標準,對能繁母豬發放飼養補貼,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給予60%的補助,對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和中央直屬墾區補助100%。”據王明宇透露,在當前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補貼國家早就下發了,但許多養豬頭數為幾十、上百頭的散養戶卻拿不到,原因是被地方部門截留了相當一部分,還有一部分給了“關係戶”。“有的‘關係戶’雖然只養了100頭,卻拿到了500頭的補貼。”王明宇氣憤地説。他認為這反映出有關部門在各個環節的管理上存在疏漏,在這種情況下,讓養豬戶都拿到補貼是很難的。

  另外,根據國家政策規定,規模養豬場也應給予補貼。農業部也連續3年發佈關於《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項目投資計劃的通知》,明確將生豬養殖標準化國家財政補貼標準分為年出欄500-999頭、1000-1999頭、2000-2999頭和3000-10000頭四個檔次,予以補助,1萬頭以上不再安排補助投資。其中,年出欄500-999頭的養殖場(小區),每個補助25萬元;年出欄1000-1999頭的養殖場(小區),每個補助50萬元;年出欄2000-2999頭的養殖場(小區),每個補助70萬元;年出欄3000-10000頭的養殖場(小區)每個平均補助投資80萬元。

  結合政策,記者很自然地聯想起近期一些國企發展大規模生豬養殖,那麼這些國企是否也應得到國家補貼呢?否則不就虧本了嗎?對於這個問題,王明宇不屑地説:“這些國企,口口聲聲為了平衡效益而養豬,但實際上他們根本沒有養豬,而只是為了圈地從國家套取補貼。這是行業內的人都知道的。我們曾經要求到他們的養殖場看看,卻遭到拒絕,理由是‘那裏是防疫重地’。”以某養豬國企為例,假設按照其宣稱的養豬規模200萬頭、每個養豬場養殖10000頭來計算,理論上可以獲得1.6億元補貼。而如此大規模的養豬,一旦發生疫病,將損失多少錢?

  “養豬的拿不到補貼,不養豬的拿補貼,這是個普遍現象。”王明宇説。“嚴冬”結束大約在秋季

  王明宇認為,全行業雖然處於不景氣的低谷,但情況也並非像想像的那樣悲觀。他認為,造成目前低谷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盛夏季節人們對於豬肉的需求量減少,而在豬肉價格實行市場調節的情況下,一跌再跌。而到秋天,尤其是中秋國慶兩節來臨之際,豬肉的消費需求猛增,到那時,豬肉價格將迎來反彈,再加上對於豬肉的剛性需求,將足以保證豬肉價格的穩定和養豬戶收入的穩定。到那時養豬業就有望渡過難關了。但在這期間,一定要確保不發生大的疫情。

  有經驗的養豬戶都知道生豬價格三年一輪迴的規律,賠的時候要堅持,賺的時候不忘形。許多養殖戶都明白一個道理:大跌之後必定大漲,眼前的“危機”是暫時的,只要熬過去,一切都會好。據神農網報道,1997年、2003年、2008年和2011年,這四年是養豬賺錢的好年頭,也“坑”了一批養豬戶。許多養豬戶見行情好,就擴大了養殖規模,導致供求關係失調,豬肉價格急跌。看到賠錢,養豬戶開始殺豬或棄養,豬肉又因為緊缺而漲價。由於沒有咬牙挺過難關,那些養豬散戶、小型養豬場很難搭上“豬肉漲價”的下趟車。

  不過,本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除國內市場自身的原因外,來自外部的競爭也對國內的養豬戶構成威脅。英國《金融時報》稱,由於中國豬肉市場低迷,英國開始打起了中國豬肉市場的主意,其農業大臣已赴北京洽談相關貿易協議。事實上,此前,除了美國和歐盟之外,墨西哥、芬蘭等國去年也紛紛組團來華開展“豬肉貿易之旅”。而海關相關數據顯示,今年頭兩個月進口豬肉大幅增加。(記者 孫永劍)

編輯:米廣強

相關新聞

圖片